分享人:王亮忠,本科毕业于青海大学,二战考研至燕山大学,参加过“职慧1对1导师计划”、“职慧线上团体辅导”,是职慧公众号的忠实粉丝。
小编前言: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间零散的时代,你或许很难沉浸下来阅读这个看起来平凡而普通的故事。
但哪怕只有一个人认真读,我们也想要竭尽全力真诚地讲述一个又一个成长的故事。
因为我们希望这样的故事也能帮助到你,因为我们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活出生命价值。
Q1:因高考和填报志愿的失利,你在青海大学读了4年,这事对你影响很大,是吗?
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我想从更早时候的一些事情说起。
初中时,因为我学习优秀、家庭贫困,上高中时很幸运被选入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设立的珍珠班。
刚入高中时,凭借理科成绩杀进班级前十,但英语成绩只有30多分。从高二开始,我下决心学习英语,因为底子薄,所以学习起来真的很艰难。
最终,高考英语成绩提高了40分,但其他科目的分数成绩下降了。高考成绩超了一本线60分,最擅长的数学却只考了82分。在填报志愿时出现了选择失误,最终调剂到了青海大学。
大一时,自控能力不好、很颓废,打游戏、逃课,不该干的事情全干了。
这一年里,我感到越来越空虚、越来越焦虑。我不甘心来到这个学校学习。
曾经的我可是重点班里前十的学生,怎么能容忍其他人在我面前带着讽刺的语气嚣张地夸自己学习好。
大二,我的期末考试成绩班级第一,曾经在我面前炫耀高考成绩的同学,再也没有嚣张过。虽然如此,但是只有我自己清醒地知道:比起年级优秀的学生,我的成绩还是不够看。
回顾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那就是一脚踏地狱,一脚踏天堂。既没有持续性的颓废,也没有持续性的学习,不过是在颓废和学习之间来回徘徊,半瓶子晃荡不高不低。
Q2:从西北大山考研到燕山大学,是什么样的力量激励你一定要走出西北大山?
由于我是珍珠生的原因,我可以定期地看到上海、北京、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珍珠生举办的活动、商界精英的一些演讲。
我发现,在大城市可以获得一些很优质而且免费的学习资源,可以和优秀的人成为朋友。我想,我一定要成为大城市的一员,我一定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且,我是渴望挑战、渴望竞争的人。我相信强强对决才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我相信我能找回高中时期除了学习英语外,学啥啥好、干啥啥能的自己。
于是,我选择了考研。
第一次报考了华南理工大学,失败了。
第二次还是报考了华南理工大学,失败了。
总结两次考研失败的经验后,我发现:我只是为了考研而学习知识,每天在不断地赶学习进度,没有真正去热爱学习,也没有真正去热爱当下做的事。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状态不允许自己进行三战,我需要一个时间段去进行休整,然后努力再战。就像不灭的战火,在有生之年绝不放弃战斗的意志。
最终,调剂到了燕山大学。也是从这里开始,我和职慧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交流。
Q3:那接着你刚刚提到的,能具体说说你和职慧的结缘吗?
我和职慧的结缘是从关注职慧公众号开始。
那个时候,我还在青海大学读书。到现在,我关注职慧的微信公众号已经好几年。
我和职慧的深入交流是在开始读研之后。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我告诉自己:再也不能浑浑噩噩、碌碌无为,该谋定而后动,尽可能避免重复以前的失误。
然而,我发现自己懂得太少,完全解答不了自己提出的问题,身边也没有可以求助的良师益友。
那个时候的我,就像非洲草原上饥肠辘辘的鬣狗,饥不择食,努力吸取着一切能触及到知识和能量。
也就是这个时候,职慧公众号推送的文章让我收获良多。职慧每天会推送1篇文章,而我会不定时打开职慧公众号,看看之前发过的文章,从中吸取一些养分,解决自己的一些困难、困惑。
除了这些文章,我后来还参加了职慧线上团辅和1对1导师计划,对我的帮助确实很大。
Q4:你参加了很多场职慧的线上团辅,能聊聊在这些团辅中的收获吗?
到现在,我已经参加过4个主题团辅了。
我没记错的话,职慧应该是去年11月正式推出线上团辅的。当时,我就觉得这是吸取知识、学习技巧的绝佳机会。
PS:以下是王亮忠同学在4个主题团辅中的收获~
【选择你的道路】
王唯老师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争取让每个人获得互动机会。
在角色扮演中,我感受到在职场中要先干好眼前工作,再去思考未来。
也就是说,先脚踏实地,再高瞻远瞩。没有建立在务实基础上的一切高谈阔论,犹如水中之月一样华而不实。
【挖掘你的独特性】
郑杰榆老师分享了“小时候经常和同学聊天,后来慢慢发现自己擅长倾听的天赋,最终成为专业教练”的故事。
受老师的启发,我回想起一些平时没在意的事情。两岁时,我能趴在窗户上观察院子里的动物,一连几个小时,一动不动。大学时,上单片机理论课,我能不受干扰地看考研书籍。
就这样,我意识到自己独有的特点——长久的专注力,和专注背后高效的学习能力。
【情绪管理:我的情绪我做主】
张青老师分享了3个管理情绪的大招——用工具扫除坏情绪,愤怒时问自己“我真正想要什么”,愤怒时通过想象蓝天白云来吹散心头乌云。
确实,愤怒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相反,应该克制情绪,并用更加合理的方式解决冲突。
【发现你的天赋】
一方面,更全面认识了自身性格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这让我学会“如何扬长避短、更高效处理事务”;另一方面,了解了其他性格的人的特点,这让我体会“如何更高效与人合作、更有效沟通交流”。
在研究生第一学期时,我感到很焦虑、很迷茫,不知该如何去规划未来。但是,通过和职慧的交流、互动和自己的思考,我大部分的焦虑都消除了,对未来也有了更清楚的想法。
现在的我,在生活中和别人相处时,会放下沉稳型性格中准确、一丝不苟的特性,会和别人开玩笑、聊天、开怀大笑。
而在独处时,我会变回原来的自己,专注地做眼前的事情,并且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让自己的变得更高效、更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的软硬实力。
Q5:那导师计划呢?如果说导师计划是线上团辅的超级VIP版本,那一对一地和教练大咖沟通,内心紧张、有压力吗?
说来遗憾,之前我以为每个人只能申请1次,所以我就只进行了1次导师计划辅导。我感觉,对于我而言,这样的1对1辅导,如果能像参加线上团辅一样多进行几次,收获肯定多多。
虽然我只进行了1次辅导,脑海中还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记忆,但关于“1对1沟通是否让我感到有压力”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体会的:
在和导师交流的过程中,她会仔细地聆听我提出的问题,而且还会认真地作出回应。不会嘲笑问题幼稚,更不会批评和指责。导师慈祥有爱、认真负责,在这种氛围之下,我发言积极、内心快乐,大脑甚至有点兴奋,全然没有压力。
Q6:大概是在今年三四月份时,邀请你写了你的成长故事。几个月又过去了,现在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我发现,我的很多焦虑和烦躁,源自于自身的心无定见。
所谓的“心无定见”是指对一件事情、对一个人没有形成自己的看法、观点,感觉怎么做都对,或者感觉怎么做都错,没有稳定的价值取向。
孔子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并重,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而后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学习体系、认知体系。
心中有货,遇到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就不会太过慌张和焦虑了。
Q7:作为研二的学长,有什么愿意分享给或许正处在迷茫、焦虑中的学弟学妹们的吗?
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很迷茫,但不要害怕、不要自卑,因为大家都在迷茫中前进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人、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心缺乏了解、缺乏认知,需要我们通过多参加活动,读读人文类、历史类书籍去了解人,了解人性,然后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
正因为年轻,我们才都有试错的机会;因为年轻,我们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而所谓的“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的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
勇敢一点吧!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浪费在焦虑上,焦虑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不会带来成功。
只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首先让自己行动起来吧!在“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
我也是这条迷茫路上的同行者,我很清楚改变很难,但是不要因为难,就选择妥协。
我们往前走一步,困难就会退后一步,意愿强烈的一方终会战胜意愿弱的一方,最终赢得胜利。
最后,作为职慧的死忠粉,我想说:
在我最迷茫、最无奈的时期遇见了职慧,遇见了职慧优秀的导师。导师们们阅历丰富、智慧超然,同时富有耐心、仔细认真、和蔼可亲。TA们就像父母一样关心着我们的成长,无私地为我、为迷茫的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帮助和服务。
通过和职慧不断的交流,我不断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逐步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找回属于我自己的独有的自信、独特的特性。我相信,职慧能让我收获成长,也一定会让你满载而归。
小编后记:
在问到“现在的你研二了,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吗?”的时候,王亮忠同学说:
“感觉自己还没有学习到安身立命的本领,我还准备读博并换个专业。目前,学校和专业已经选好了,两年内能发表相关专业的论文就申请读博。如果此路不通,就考博,我相信此路一定会通的。”
就像文章中写到的八个字“不要害怕、不要自卑”,希望更多的中国青年在面对人生选择、迷茫困惑的时候,能够自信、从容地面对。
像王亮忠同学一样,勇敢地、努力地在逆境中向阳而生吧!我们的生命价值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注:文章根据王亮忠同学提供的稿件由职慧小编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