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大多数你我这样只身在外的工作者来说,每一个新年的意义并不只是家人团圆、朋友相聚,还要在这七个休息日里承载所有家乡的一年变化和新旧更替,三姑家孩子结婚了,六姨家姑娘怀孕了,村里被称为太奶的百岁老人未经苦痛在某个夜里长眠了,你听过消息就巩固一遍,未提及过的,在被详细讲解之余还附加点父母和长辈的慷慨激昂人生感悟。
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年初一要去直系亲属长辈家里磕头拜年。从幼到长男女老少一大家族,最后汇聚在村东的某长辈家里。村子里故事少,家长里短的事都耳详能熟,话题的重点就集中在我们这群所谓“荣归故里”的城市搬砖者。此时我们经历的刨问,由零敲碎打变为战略性地集中火力轰炸,每个问题都力度非凡且不留余地,更令人不能忍受的是,话题最终总会归结为对象、结婚。也难怪,在贡献了中国人口近二分之一的一辈人心里,传宗接代是头等大事,创造社会价值是今年春晚才听说的。
今年家里的另一件新鲜事,是大伯家二姐带着他那不满两岁的孩子回家过年。作为在大人世界里被无情唾弃的单身狗,我就去这个小外甥耳旁絮絮叨叨。老舅跟你说,以后要记着,上学早点搞对象,多找几个备胎。不要相信父母说为了你好的劝诫,因为到时候他们逼你结婚也是为了你好。听得几个长辈好不乐意,二姐也连让我闭嘴怕我教坏孩子。我那年轻的小外甥啊,如果我说者无心你听者有意了,到时候不要忘了谢我。
长久被逼婚下来,我陷入思考,我并不是单身主义者,也没有舍小家报大家的觉悟,那么这事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没找到。如果打算留点面子,也可以说,不合适。
长辈听了,一个轻蔑的笑。什么叫合适,我们那一代,父母包办,见了几面就结婚,不还是把你们健健康康地养大,一样过了一辈子。反而你们年轻人自由恋爱,闪婚也闪离。
我外表冷静内心奔腾,脑海里唰唰唰地铺满了反驳的话语。你们那革命友情大过天的年代,只要大家在爱M主席这件事上没有冲突,其他皆无伤大雅。
这么说大概是有些许在焦躁状态下的不冷静,但是物质贫瘠的年代多数人无暇思考精神境界这个事实没错。人们只关心能不能吃饱,至于你爱不爱我,那与我无关,只能是睡不着又不饿空当里的无聊念想。
然而世界奇妙之处在于,在文化领域,真正的大家皆出自战火弥漫的岁月,和平年代鲜有大师,彻底的黑暗激发了他们思索和触问世界的欲望,但我不知道,他们中有多少在思考中被活活饿死。
“饱暖思淫欲”也不再是开脱理由,而是给了我们这类大龄单身者一记响亮的耳光,现代社会中,淫欲这件事由于易于解决已不是难题,这群自恃为社会精英的年轻人开始追求形而上的,所谓的真爱。
那怎么样算是真爱?
从古至今,谈婚论嫁的故事里总少不了门当户对的调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物质世界里有钱一方更具有话语权,这是普遍现象。况且门当户对并非简单指家室财产的对等,更多是家室背后决定的大部分价值观,无关你承认与否,拥有更广阔视野的富家子女大都多才多艺见解开明,而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家庭孩子在课程外就显得捉襟见肘,在看见世界的过程中,就慢了一步。这并不是我们推崇财富,而是去分辨清晰,决定你与谁长久相处,真正的问题不是钱财,而是价值观。如果价值观不是问题,那么钱自然不是问题。
除了少数极端者,多数人选择在一起的理由不是因为钱,而是幸福生活。当然如果附属物是钱,我们并不排斥。
说白了,两个人总要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才能有爱。
这是互联网+和新媒体井喷的时代,在大数据和概率上来讲,找到和你有相同追求的人易如反掌,就算加上颜值和身材这些条条框框,其数字之大可能也要超乎我们的想象,原来有这么多人值得去爱,我们为何仍然伛偻前行不得其果呢?
电影《熔炉》有一段经典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这句话很大程度解释了我们难再去找寻爱人的原因,在浮夸聒噪的生活中,人们变得不愿意为感情花费太长时间做长线投资,除了肉欲外的感情培养皆因回报率太低而被早早放弃。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我想起我们年少时,彼时青春懵懂,刚认识三五百字,信息匮乏科技平庸,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我们能满怀情愫地写一段段文字,没有逻辑,谈不上措辞,只有电视剧和哥哥姐姐身旁听来的几句时髦话,剩下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生日快乐搞成生生日日快快乐乐,叠字显萌,顺便凑字数。
这个字条可能会在某个时刻被背回家里,翻开书包神秘藏起来,然后趁着某个无人时刻取出来,借着窗外月光细细的看,心底生出一种甜蜜的感觉,当然查字典就有些尴尬了。
我们能为了一起参与某个游戏追着跑满整个校园,为了分在一组值日煞费苦心,你爱跟我说话,看着我笑,我觉得你对我好,喜欢我。
我为了多跟你相处一会儿而磨磨蹭蹭在你身旁转悠,擦个黑板能擦半小时,边擦边闹,从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没有厌烦情绪,喜形于色,假装锱铢必较,每次都为获得更多相处机会,能把这一切带进记忆里,你带给我的是美好,我觉得我跟你好,我喜欢你。
那些年我们看到什么是什么,相信自己感知到的一切。年少的相处原则和融洽度留给我们最简单的印象,我们记得最初的样子。
当我们再向前,跨过成年这道坎,开始窥见更多的世界,开始明白行为要有动机,开始有私密和便捷的沟通方式,偶尔用张有质感的纸写几个字包个信封扔过去就被算作复古浪漫了。听过见过做过各种形式化的表白,越来越少人用到爱这个字,觉得这个字眼庸俗,甚至有点讽刺,她是被艺术创造出来的概念,并不存于现世。
再成熟一些后,人们就戴上了扫描仪器,化身为一个小型数据库,我看到的你不再是你,而是一串串数字,你的身高体重学历的表象数值,你的情商内涵和潜力这些抽象数值。
这段日子里有人走得近,有人走得远,但都局限在某个社交圈子,当一个人脱身出来,他的一切就都留在那了,一丝也不会带走。这段印象里的人们开始变得表里不一,人前和人后,上班和宅在家里,现实生活和朋友圈里,他们甚至不是同一个人。
我们开始否定耳闻目见的一切,它是金钱和物质的堆砌,是酒醉和谎言的编织,每个人背后都会有故事和苦衷,但我们一概不知,也不想了解。
再然后我们就度过了灯火通明,大梦初醒一样,蓦然回首,见到阑珊之处,旧人仍在。
这些人陪我们一起犯二颓废,喝酒抽烟彻夜不眠,fuck the word,度过那段傻逼日子。当我们迷途知返,他们也义不容辞伸手拉我们出来。
我们相见回顾往事,踏在老路上沿着时间往回走,连当初不怎么愉快的经历,也有了佳酿沉淀后的香醇。
这些人走不开放不下丢不了,这些事不恶俗不缺德却也无法细说,好像有些人的确是取代不了。正因为内心不去相信未来,使得过去的简单才变得格外珍贵。
但我们总要学会放下戒备,才会有新的收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向前走就是了。前方是光,脚下有路,一切都将变得自然明亮。
谓之见山终是山。
朋友圈里有张著名的读书境界图,下面有一段文字,异曲同工。
随着读书的增多,你也许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偏见。劝你不妨继续读下去,当你读到一定程度,你会发现自己的渺小。
种子需要落在地上,卑微进土壤里,才能生根发芽。
人要回归自我,找到最初的纯真,才能感受到真心。
你可能不怀旧,也无需气馁,茫茫人海,阿里系已经用云这种概念分别制作电影和批量明星,哪天能在淘宝上关键字搜到感情也说不定。
这些年这些人,有的走了,有些睡了,有人在你身后满怀期待,有些在你四方迷在途中,但所有人并未远去,变化是表,不变是里,自其不变者观之,我们会再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