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地: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
二、性味归经:味甘,性平。
三、功效主治:本品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1.气虚证:心气虚,与人参用;脾气虚,可与人参、茯苓等合用。
2.咳嗽气喘:风寒咳嗽,与麻黄、杏仁配伍;风热咳嗽,可与桔梗、牛蒡子等配伍;寒痰咳嗽,可与干姜、细辛等配伍;热痰咳嗽,可与麻黄、石膏等配伍。
3.疮疡肿毒、食物中毒:治疗前者可加金银花、蒲公英等;后者加绿豆等。
4.脘腹、四肢挛急作痛:可与芍药同用。
5.缓和药性:对过热、过寒、峻下的药物,能起到避免过于刺激的作用。
四、现代研究:含有甘草甜素,系甘草酸的钾、钙盐;另外含有干草甙和天门冬酰胺、甘露醇等。
具有以下生理作用:
1.有解毒作用,对细菌毒素(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药物(硝酸马钱子碱、水合氯醛)、蛇毒、河豚毒以及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中毒等均有一定效果。
2.能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3.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可用于各种皮肤炎症、皮肤过敏性疾病等。甘草的提取物可以使用于膏、霜、奶、蜜等类型的化妆品中。
五、选购要点:以外皮紧、有皱沟、红棕色、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者为佳。习惯上以内蒙古产者品质最优。
六、贮藏方法:置于通风干燥,防潮、防蛀。
七、用法用量:煎服1.5~9克,做主药时可适当加大用量;用于解毒,可用30~60克。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
八、注意事项:1.不能和海藻、大戟、莞花、甘遂。
2.本品有注湿雍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
3.大剂量久服有致高血压、水肿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