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家吴伯萧,早已闻之。
最近有读他的两本散文小集《烟尘集》和《忘年》,这两本书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在脱产念书那一时期所购买的。前书阅读时有做笔记,后面一本没看完。
《烟尘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79年9月第1版;定价:0.61元。
它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丛书中的其中一集,小开本。书中收集有作家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写的各类散文共28篇,分五辑。该集实际上是作者在文革前出版过的《烟尘集》和《出发集》的合集。
作者将其定名为《烟尘集》,是因为文章所写、所反映的,均为作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若干事情,将其作为战斗生活的记录写下来。作者在初版后记中写道:“......最重要的是革命带来的晴朗的天空,熙暖的阳光,把弥漫大地的烟尘彻底逐退了,澄清了。但是,温习抗日战争中轰轰烈烈的斗争,心里依然是兴奋的。象闻鸡起舞,响应祖国的号召,我们随时准备为祖国献身,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毫无迟疑的排除万难,奋勇前进。这是印行《烟尘集》的一点意思。”
重印该集子,峥嵘岁月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古语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伟大导师列宁也曾经这样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就是今天作者重新编印和我们读者阅读的意义所在。
阅读该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民真挚的感情、朴实无华的文笔。正如他的战友、文艺工作者张志民所说的那样:“他的文章质朴、味厚,他把浓郁的感情揉进朴素的文字里,从不使用华丽的词藻,从不多加一点可有可无的装饰,那简洁的语言,淡雅的叙述,象一位身穿土布衣裤、家做布鞋的村姑,她脸上没有脂粉,但那种自然的美,那种天然的健康,比艳丽的浓妆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吴伯萧的散文总是在平淡的叙述下蕴藏着其深厚的情感。这种叙述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并仿效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章中去了解那一时期的文人们吟诗赋文、遣词造句的一些习惯。
这是在阅读《烟尘集》时的读书摘要,如下:
&黑咕隆咚
&激昂、悲愤、肃穆。
&邋(lā)里邋遢(tā)
&揣测
&郁闷成疾
&适逢
&五体投地
&约略
&裨益
&推己及人
&苛捐杂税
&瓮中捉鳖
&枪刀棍棒,流星绳鞭。
&普渡众生
&应接不暇
&锣鼓喧天
&榛(zhēn)莽荒丘
&赈济
&畦(qí)垄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
&结绳记事
&王侯将相,达官贵人。
&假以时日
&游手好闲,好吃懒做。
&沽名钓誉
&形于颜色
&沃野千里,物阜民丰。
&水草丰美
&渺无人烟
&俯首听命
&衣裳褴褛(lán lǚ)
&戏谑(xuè)
&馥郁香冽
&上山擒虎易,开口借钱难。
&敕(chì)令自封
&将功折罪
&丢枪抱头作鸟兽散去
&吞噬(shì)
&闾(lǘ)里太平
&莠(yǒu)草稗(bài)谷
&承平年月
&焦躁而忧戚
&凛冽的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雷公电母
&睿智
&白云苍狗
&投笔从戎
&民贫地瘠
&懒惰
&惊羡
&叹服
&不胜浩叹
&局促
&毫无骄矜
&响彻霄汉
&支颐默想
&襁褓
&嘁嘁喳喳
&正因了
&山关叠嶂,道路梗阻,湖河纵横,行旅艰难。
&蹓跶
&遒劲博大
&懵(mēng)懂
&晓行夜宿,风霜苦辛。
&蔼然
&屈曲苍劲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兵燹(xiǎn)祸患
&翘首云天
&神明华胄(zhòu)
&风离云散
&奸杀焚掠
&雪霁(jì)
&蜷(quán)伏
&蕞(zuì)尔小国
&掸(dǎn)落
&打了个寒噤(jìn)
&不胜缱绻(qiǎn quǎn)
&辔(pèi)头
&牛不穿鼻,马不系辔(pèi)。
&装殓(liǎn)
&树有根,水有源。
&闩(shuān)门
&一路蜿蜒逶逦(lǐ)而去
&撂(liào)倒
&风飕飕(sōu)响
&风沙忒(tuī)大
&急遽(jù)
&扑簌簌(sù)
&箪(dān)食壶浆
&野雉(zhì)
&是啊,自由的人也许感觉不到自由是幸福,等到自由人做了奴隶的时候,那才知道自由的确是可贵的。光复了的城池,也才容易使人想到它过去的繁荣与沦陷时的悲惨。
&月亮是那么清冷。冬夜底雾霭弥漫在大地上,苍茫如一片汪洋。村落、丘陵、远山、近树,浮沉在雾气的海中;缥缥缈缈的人象在梦中游行。
&太阳挂在高空,耀眼地照着人,熙暖地抚摸着人。纵目望去,又是漫山遍野白皑皑没有融化的积雪。好日子好景致啊!一切仿佛在笑。在唱歌。
&真真扎根在肥沃的土壤里的树是最容易茂盛的,真真以群众为基础的政府是最稳当的!
&最痛苦的是有痛苦有快乐说不出来的人,最痛苦的是不能了解和不会了解别人底痛苦的人。
&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因为那样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些,狭隘的人该会开旷一些。
&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底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底经验。一代文豪高尔基说:“请爱好书本吧,它将使你的生活容易化,它将友爱地帮助你了解感情,思想,事变的各方面和复杂的混合。它将教你尊敬别人和你自己。它将带着对于世界和人类的爱的感情,给予智慧和心灵以羽翼。”
&读书吧,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富有真理的书是万应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附件:吴伯箫简介
吴伯萧(1906年03月13日—1982年08月10日),现代著名散文家,教育家。原名熙成,字伯箫。曾用笔名山屋、天荪。1906年3月13日生。山东省莱芜县吴家花园庄人。自幼在家乡上学,1919年入曲阜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学习并开始写作。第一篇散文《白天与黑夜》发表在《京报 · 副刊》上。此后又连续写了《塾中杂记》《街头夜》等散文,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有所反映。1931年前后在《京报 · 副刊》、《晨报》、《新生》等刊物上陆续发表了40多篇散文,曾集为《街头夜》准备出版,因“九·一八”事变,稿本失散。1931年大学毕业后,在青岛大学工作。抗日战争前先后在济南乡村师范、山东教育厅、莱阳乡村师范任职。同时,在《大公报 · 文艺》先后发表了散文《羽书》《我还没见过长城》《马》等散文,后编入《文学丛刊》第七集《羽书》(194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8年4月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参加抗日文艺工作组随军到晋东南前线工作,写了《潞安风物》(1947年,海洋书屋,包括《沁州行》《响堂铺》《路罗镇》等散文)。1939年5月回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任秘书长。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陕甘宁边区教育厅任科长。这时期写了《向海洋》《书》《忘我的境界》等散文。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大方向。1943年入中央党校学习,参观“陕北江南”,写了《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同时期还写了《黑红点》(1947年,东北书店,包括《一坛血》《化装》等散文故事),后收入《烟尘集》(1955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同时期还翻译了德国诗人海涅的长诗《波罗的海》。1945年抗战胜利后随延安大学干部队到张家口华北联大任中文系副主任,后到东北任东北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学院副院长,并主编《东北文化》。东北大学迁入长春市改为东北师范大学后,任副教务长。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大会,被选为理事、秘书长。1951年至1954年任沈阳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从1945年到1954年所写的散文集为《出发集》(1954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4年春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兼任文学讲习所所长、《文艺学习》编委。1956年走访中南各省,写了《难老泉》《钢铁长虹》等诗文。1956年10月到民主德国参加“海涅学术会议”,写了《记海涅学术会议》《论海涅》《谒列宁墓》《记列宁博物馆》等散文。从英译本转译了德国诗人海涅的诗歌《波罗的海》(1957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63年入中央高级党校学习。同年出版了散文集《北极星》(1963年,作家出版社),包括《北极星》《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等优秀散文。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吴伯箫选集》。1981年10月,出访英国,不久,当选全国文联理事。1982年8月病逝。
2011.02.23发布于「新浪博客」;
2022.10.21发布于「简书」;
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