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特别乱,心里也不知道什么感觉,一切都似乎很糟糕,
近日无事,实在无聊,早上上班出门顺手牵了一本书《断舍离》,去年买的了,一直没有看,今天就拿来消遣一下。
断舍离的概念大概一年前听到的,有段时间特别火,也有些了解,今上午花了大概花了两个小时看了一遍。在现在这个“不请自来”的社会,无意中房间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不免就要拿出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整理归纳,耗时耗力还不一定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那么不如减少要整理的物品好了。这本书前面或者说整本书着重于讲“断”和“舍”,面对大量的物品,要丢弃必然会有不舍,可能有用和可能以后会用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作者认为,“舍”其实要先于“断”,只有舍得才能切断联系,把那些多余的物品送走。后面一小部分,简单带过了一下“离”,脱离执着什么的,似乎没什么重点,现在我有点记不起来了,最后作者利用一些例子说明了“断舍离”之后,才会有更多的可能和惊喜。
大概是生活习惯的原因,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有推荐的欲望,我觉得作者把有些东西说得太过夸张,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的无用物品,也没必要太过于精简,常年不用的东西固然可以舍弃,但是纪念品什么的不应该被抛弃(可能贫穷限制了我纪念品的占用空间)。为了使读者更好理解,作者把房间空间类比人体我看来总觉别扭,与河流的类比倒觉是很贴切。当然书中还是有可值得学习的,比如说敏感力、感觉,这种东西很奇妙,但我认为这些是可锻炼的,只是在现在这种可称为麻木的生活状态下锻炼比较难,倒也应该,没有什么能力是肯以随便练就的(先天除外)。书是看了,想法却没有,真的是太久没有用脑子了吧。
都说学以致用,下班回去也找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扔掉的,可能不会有什么成就感,也许能调节一下心情吧!
2018-2-27
《我们内心的冲突》对于心理学我一直有些兴趣,但很少去了解,近两年想东想西特别严重,常常怀疑自己有病,心理问题、神经病、抑郁症,特别是近一年。这本书买了有两三个月了吧,今天终于撕了包装膜,看看能不能来点次有理论的自我调节。
卡伦•霍妮觉得大多数的神经症都是由于内心冲突无法调节所造成的,每个人依据自己独特的经经历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格,现实与心理的反差会发生冲突,这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对于内心的冲突,大部分人是有感觉的,但是本能的会选择一个最简单省事的处理方式——逃避。然而冲突就在那里,不少不灭 。当无法逃避时,开始着手解决,但冲突的表现形式多样,找到最根本的形成原因并不容易,错把表现当原因,或许还会产生新的问题。
书中将性格特征分为三种类型:屈从型人格、攻击性人格、孤立型人格。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对立因素,每种类型的人,都被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控制者,这个因素所勾勒的就是本体更愿意接受的自我。具有屈从型人格的人所表现的是亲近他人,他们对别人的温情和赞扬十分渴望,缺乏安全感,将自己置于次要位置,让他人处于重要位置,服从甚至依附他人。屈从型人格将自己看得很低,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照,当需求未被满足时,便会产生苦闷难受,从而更需要外界的温情,如此恶性循环。
201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