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可以说,这一格言道出了我们获得知识的真谛,许多事实告诉我们: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只有从做中学,才能更好的增长知识。
我国古代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可见,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向我们揭示了教学的客观规律,我们不止要去学习经验,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去做。我们只有去做,才能更好的理解知识;我们只有去做了,才能把看到的学会;我们只有去做了,才能把听到的事物变成自己的掌握。从做中学,也是各个教育学家所推崇的。
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思想。传统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讲。然后,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听到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的活力和阻碍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讲解,灌输各种知识给儿童,而应该是儿童自己主动去做,从做中学。做,可以让儿童引起儿童的兴趣;做,可以让儿童更加乐意去学习;做,可以让儿童更好的掌握知识。
伟大的人民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但这些知识也许转瞬既忘,我们只有通过去做才能记住,我们只有通过去做才能巩固,把我们听说的、观察的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如果我们想要学有所成,就要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但我们的知识不够、经验不足,那么我改如何做呢?答案很简单,我不会被所谓的知识和经验妨碍我的道路。我有足够的本能去行动、去做,学会我想要的知识,成为自己希望学有所成的人。我可以把听到的去做,想到的去做,把见到的去做,便掌握了,成为自己的东西。
在学习中,通过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使自己体验生活,体验自然,也是做的一种方式。想到和得到,中间还隔着做到。如果没有去做,你想到的便是空想,永远不会得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上的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候学习兵法,谈起兵法时侃侃而谈,连他的父亲都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了老将廉颇成为赵国将军出战。在长平之战中,他只知道按照兵书办事,不懂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被称为纸上谈兵。所以如果我们只有听闻,看见的这些知识经验,不去实践,行动。便也只是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
我们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航船,只有不停的前行,才能到达遥远的彼岸。我们的知识增长也一样,只有不停的去做,去行动,才能从做中学会。这样知识的才会增长的越拉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