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把今天这个机会交给我。说实话,接到任务后,我诚惶诚恐。其实在座的各位,无论从工作或是人生经验,有许多都是老司机,经验比我丰富的多。就在刚才我把准备的发言稿请校长过目时,校长说你最好给这篇发言稿起个名字,或是定个主题,这样能让别人印象深刻。题目呢,我是没想出来,就套用最近流行的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我就把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采得的几朵小花,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劝学》里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出生的时候,不论从智商还是性格上差别本是不大的,之所以后来的发展会迥异,是因为教育教养的方式不同,导致了结果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孩子在精神需求上有了更高的标准。他们希望有人理解他,接纳他,也能够在他迷茫无助的时候给他以正确的引导。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能朝着自己所希望的方向走,那么学习就是我们最好的努力方式。想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如果把孩子比喻成一株幼苗,那我们呈现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就是土壤。只有先改良土壤,幼苗才有可能生长的更好。
怎样做到这些呢?首先是关注正向与制定规则并行。关注正向,并不是一味的瞎表扬,只是改变看待问题和个人的视角。咱们的传统思维是挑错思维。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孩子拿回一张98分的试卷给你看。我们会关注到什么,丢掉的两分是什么,为什么会丢分儿。然后就找出来给孩子讲解,再嘱咐,下次要做对,不能再在这里丢分。可孩子希望你关注什么呢?他很努力的得到了98分,他希望得到你的认同、称赞。再比如说,家里的老公好不容易心血来潮拖了一次地板。可你说还有什么地方没有拖干净,墙角不干净,地上还有头发丝儿等,你想他以后还愿不愿意再来拖地,还愿不愿意再干其他的家务活。肯定不愿意再干。那他会想你拖得干净,你拖呗,我拖不干净,我就不用拖;我干活干的不好,我就不用干,你干的好就你干呗。结果家务活就是我们越干越多,越来越累。尤其咱们当老师还经常遇见这样的情况。上课铃响啦,我们来到教室里面。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干啥的都有。这时我们经常都是气不打一处来,需要用很大的声音吼“安静,安静”或是拿个教棍使劲在桌子上敲,才能让他们安静下来。其实这时我们的关注点,如果放在那些没有吵闹(总有几个)和吵的不厉害的同学身上(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他们的名字,或者写他们正在看书,写字)。不仅可以提高这些守纪律同学的效能感,加强这些孩子的正向影响,而且能迅速吸引其他孩子注意并效仿。因为每个孩子都想更好。这样每次能带动一些孩子改变,慢慢就会有大面积的改观。还有就是跟孩子们一起制定规则:规则一定要双方共同制定,一定要书面化,执行也是双方面的,切忌朝令夕改和贪心。
改变视角看问题,关注正向行为,用正能量去带动孩子发生改变。就像我们中国古老的太极图,黑白本来一样多。那如果白的扩大啦,黑的自然就减少。关注什么,就得到什么;我们的世界,就是我们关注到的世界。
第二是关注解决。这个在我们工作中最常遇见,下课经常有孩子来告状。要么是他弄坏了我的笔呀,他把我的字弄错了呀,他打我呀,骂我呀等等。以前我都是这样解决,把两个孩子都喊来问原因。结果是越问火气越大,越问越找不着问题在哪里。因为俩孩子一般都是互相指责,各说各有理。那结果就是我们更生气,经常我都是各打50大板。自以为问题解决啦,其实呢,在孩子那里根本没过去。现在我的方法是听他们诉说完,但是不追究原因,而是问孩子“你来找老师希望这件事得到怎样的一个解决。你认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比较合适的?”让孩子自己来说。一旦他开始思考解决办法,心中就顾不上指责和埋怨了。这时俩孩子一说,多半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就消化掉啦。好多次都是两个孩子怒气冲冲的来,然后相视一笑的走啦。这就像什么呢?用掌接拳。咱们可以试一试。孩子是带着怒气来的,就相当于他出了一拳,如果你不分青红皂白批评他,相当于拿出拳来跟他相对,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咱自己气的不得了,孩子也可能就因此而怨恨于你,要么就是再也不信任你,什么都不告诉你。而以掌接拳呢,既化解了拳头的力道,又让拳不至于打空,也就是让孩子释放情绪,而我们接纳孩子的情绪,接纳才有沟通,沟通才有合作,才会有改变。
三是分享一下孩子的改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是他做了好事或体验到成功的时候。我们以为指出孩子的问题,并教育他说你这个地方不对,你要改哈,他答应了就会改,其实并不会。只有当他自己认识的自己的问题,自己说出来,他才会去改。这学期以来我们班每隔三周,会举行一次小组总结会。开始的时候,小组长们也都是挑错思维。说我们小组谁谁谁书写自己不好,作业不能按时交,上课爱做小动作等等。后来我引导他们说说你们发现小组成员有哪些进步的地方,并且指出来。小组里同学也互相说说你发现的别人的优点。每个人自己说说自己有哪些进步,或者有什么目标。结果一学期下来,他们居然摸索出一整套方法。并且告诉我每次提到进步的同学,他们即使当时进步很小,可指出来以后进步就变大了。而且每小组成员还共同制定小目标,大家抱团前进。还有今年以来学校布置我们班级每周办手抄报。开始的时候同学们是很有兴趣的,可是到了中间,同学们开始拖拉,甚至不愿意再办。我一直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学校主任让把他们的手抄报贴在教室的外墙上。孩子们的作品被贴在外面被人欣赏,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了。接下来的一周,手抄报又办的特别好,交的特别齐。
从这里我看出孩子们努力都是希望被看见,被认同和被肯定的。孩子们已经很努力了,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要的那么好,没达到我们的标准。但是你肯定和认同了,就会激发他更大的努力和潜力;如果你总是看见他做的不好的地方,那么呈现给你的只能是更加的不好。加强成功经验的探寻,多问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是怎么坚持的?”强化他们对成功的体验。
第四生活中没有应该,只有难得。有些幸福和温暖,久了便会沉溺的,更会麻木和习惯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提醒自己,勿忘初心。难得今天学校创造这样一个机会,让我能分享所得。难得有肯于支持学习的领导。难得有这样一个还算不错的工作。难得有一群志同道合,可爱有趣的同事。难得你们肯耐心倾听,难得大家听的如此认真。难得有那么一班调皮可爱的孩子。难得有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家长朋友。难得我拥有这么多的难得。是的,是难得,而不是应该。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对于一个词语的理解。“和睦”这个词在词典里的解释是“相处的融洽友爱,无争吵。”那么,怎样做到和睦相处呢?我认为“和”字,左边是禾苗的禾,右边是口字,表示口里有吃的,引申为物质基础;而“睦”这个字呢,左边是个目字旁,就表示眼睛,而右边的部分是土上加土,就表示高的意思。“睦”就是用眼睛往高处看,也就是仰视对方,欣赏对方。想想说如果我们家庭里,物质基础有了;而且又能互相欣赏和仰视对方,那么我们的家庭何愁不和睦呢?如果在单位里,我们都能够互相的仰视和欣赏同事的话,那我们的集体何愁不和睦呢?
在这里衷心祝愿各位同事,家庭幸福,美满和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