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调和,就是让两者不要打架、和谐共处的调节方式。
在色构和平构里经常会听到这个词,但其实,这种神奇的思想也能被用在撰写人物设定之上!
一般而言,调和思想在构成上常用来减少相似双方之间一方或者两方的对比程度,使双方能够和谐相处。换句话说,调和就是在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体,削弱或者删除你不想表达的、与主体争抢地位的其他要素。
很多人在确立一个人设的时候,都会希望给自己创造的人设套上各种各样的优渥条件,上来就是贵族出身、世界最强能力、悲惨身世、神赋使命什么的主角光环通通加进设定里去,使得这个角色还没登上舞台,身上就已经有了丰富到足以制作人物前传三部曲的经历。
可问题是,你要如何表达ta身上的这些设定与经历呢?难道真要去制作前传三部曲?还是根本不描述从前的事情,仅凭自己创造者视角觉得没问题,无视观众视角对主人公的陌生,就此开始书写ta的故事?
即便你是百年难遇的写作天才,有足够的自信能把这些离谱的设定圆回来,也希望你能够喝口热茶冷静一下,再看回自己所书写的设定。此时,请问你所创造的人物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如果你在创造角色时无脑套光环,这个问题是绝对答不上来的,因为那些无脑套上去的设定都在互相打架!每一个设定都想争当C位,它们之间的力量又相差不大,一直打到最后你都分辨不出哪个才是这角色的主要设定,越看这些设定就越只会觉得它们像是一团乱麻!在这些乱麻之下诞生的角色,又怎么可能会有血有肉,又怎可能会让别人记住他们呢?
当你创造的角色所拥有的设定没有主次分明时,ta身上即使有再多的经历、再多的纬度、再多的矛盾,都会与路人无异!设定上主次的对比,就是这个人物产生记忆点的关键。
人脑是很懒的,它不会去主动记忆复杂的、过于抽象的、难以辨认的东西,相比之下它更喜欢记忆简单的、易于理解的、容易辨认的东西!
因此,如果你不愿意放弃之前辛苦想出来的设定,不妨先明确地确定出一个最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主要设定,在调和思想下把与之冲突的设定减弱(留下些许维度上的矛盾),把与之相似的设定删掉(突出主要设定)。在不改变主要设定的基础上去适当地做加法,就像大形确定之后添加的中小形不会破坏大形的整体轮廓一样,这样出来的人设才会记忆点鲜明,且独特。
————————
说句后话,设定是始终都不应该给得过多的,最开始的时候你就应该把角色身上的设定数量给控制好,而不一定是要等到加了一堆杂七杂八的设定之后再来做减法。调和思想只是一种调整与挽救兼顾的手段,但这不意味着你在调和之前就不能去把它的工作给做了。你必须要在前期构思人物设定的众多头脑风暴中选出你最中意的那一条出来,把它作为设定的主心骨,然后围绕这支主骨去添加一些小枝小叶,而不是去改变主骨的结构。
时至今日,我还记得以前听过一位主美上公开课时分享的心得:观众感受不到的细节就是无效细节。无论你雕刻得多细致,无论你花纹有多华丽,观众在手机的小图模式下感知不到它,它就与一坨脏迹无异。
设定又何尝不是呢?无论你加得再多,再复杂,再独特,读者感受不到他的特点,记不住他这个人物,那你做的这一切都只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