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上,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一边读书一边巡视着,突然间,一束亮光映入我的眼帘,是他,调皮捣蛋的丁丁。有他的地方就不得安生。我气呼呼地走过去,低声不容分辩地说:“拿出来!”丁丁惊恐地看着我,急忙分辨说:“老师,我……”“闭嘴!拿出来!”他极不情愿地从底下拿出一块小电话手表。“出去!”我盯着他,命令道。丁丁乖乖的跟我来到教室外,我劈头盖脸批了一顿,可是他一脸的无辜,总是想顶撞我,真是气死人了,总是这样,从来不服气,我真想给他两耳光,可是不敢体罚呀!“说,自己错在哪儿?”““老师,这块手表是我的同桌欣欣的,刚才读书时,他一直打开灯刺我的眼睛,不让我读书。一气之下,我就抢过来,打算下课了再还给他。”“奥?原来是这样?”半信半疑中,我又调查了邻近的其他同学,事实确实如此。我诚恳的向丁丁道了歉。
此事,让我感慨万千。作为教师。我们往往站在道德至高点上,不问青青红皂白的批评学生,先把他们镇住,从来不给他们辩解的机会,往往出现冤枉学生的情况,造成师生间的矛盾。其实,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误,教师都应让他讲话,决不能堵学生的嘴。我认为师生所受的教育不同,认识能力也不一样,对于某个错误的认识,教师已洞察昭然,学生尚朦胧昏然。犯了错误的学生如果一见教师就遭训斥,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酿成抗教情绪,有时会出现“随你批,听你骂,大小错误不认帐”的现象。这样,他们的错误思想或行为非但得不到及时纠正,反而会给教师带来教育上的负效应。
为了避免这一点,我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坚持不堵嘴,不塞言,尽量做到开启言路,引发讲话。我一般使用这些问题诱导学生:(1)刚才是怎么回事?能谈谈吗?(2)你认为这样做对吗?有什么想法?(3)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该怎么办呢?就这些问题,无论学生谈多谈少,我都认真听,并适当提点看法。由于师生双方都能讲,情感比较融洽,学生的解释使教师情况更明,教师的意见使学生易于接受。实践告诉我,多给些时间,让犯错误的学生说明情况,作些解释,教师施教的针对性、可行性强些,随意性、盲目性少些,施教的情境会畅通宽松,效果也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