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对残疾人格外关心、关注,我们党员干部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残疾人工作将会出现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也为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课题。
深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优化“遇事找政府”程序方法。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残疾人保障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残疾人群众中的宣传力度,提高残疾人的法制观念和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正确引导残疾人遇事找法、解决问题依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反映问题、依法申诉、依法来信来访,改变过去抱着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错误思想。
积极乐观的聊天话题避免敏感词汇。与残疾人交流时,有时因过分的关心或同情,会表现得很压抑,甚至聊天气氛感觉到沉重,越这样,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不舒服,最好的就是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对方。在聊天的过程中,聊一些他们感兴趣、擅长的话题,尽量不要讲他们不感兴趣、忌讳或者是敏感的话题。为此,就需要事先了解一下交流对象有那些方面的缺陷或喜好,对于一些特殊的残疾人来讲,我们最好是避免一些词汇的出现,例如在盲人面前,最好不要用“瞎说”或者“瞎讲”等一类的话语。而下肢有问题的朋友面前,则要避免讲,“蹦跳”等一类的特殊词汇。
把残疾人来信来访内容作为干部下访的依据。平时注意收集汇总残疾人来信来访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找准问题焦点,从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呼声,多办实事,密切联系残疾人,当好人民公仆。
从源头疏导强化矛盾情绪释放。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源头也在基层。要夯实源头治理这一基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条件上保障、业务上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这一办法,要抓好初信初访工作,努力提高一次性处理来信来访问题的成功率。残疾人的来信来访,凡属应该解决又有条件解决的,要尽快解决;凡属合理但一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做好说服解释和思想疏导工作;对意见建议和正当批评,要虚心接受,尽量采纳;对不合理的要求,要坚持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残疾人从构建和谐社会大发展看,从切身体会和身边变化中看,既要看到光明前景,又要坚信党和政府一定会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坚信经济发展一定会有助于解决个人和家庭眼前存在的暂时困难,从而转变观念,增强信心,更自觉地服从大局,更主动地维护稳定。
总之,要用真情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要善于当“聆听者”、要勇于做“出气筒”,奉献真情,对其耐心,与之谈心、倾心、交心,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认真做好记录,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植根于残疾人的心中,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