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某权威平台的“开学第一课”因为变身成了“广告鲜肉课”而遭到大家的怒怼,而仅仅过了一个上午,奥巴马的“开学教诲”又在朋友圈掀起新一轮刷屏。很多人都觉得,这么一比,高下立现。
事实上,在西方训练有素的演讲传统中,故事、推论、富于激情的观点和宏大的叙事都是必备的元素;而“责任”、“使命”、“梦想”、“自由”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撩拨我们的情绪。正如《乌合之众》里所指出的,这些言辞上的“套路”是领袖惯用的手段,已经有无数事实证明了其有效性。但凡你讲到这些话题,你的演讲格局就低不到哪里去。
尤其是面对少年儿童、青年学生,没有什么比热烈的字眼、振奋的情感更能鼓动他们。给自己定下长远的目标,用努力改变命运,不要让失败左右人生,永不放弃希望和骄傲……当我打下这些词句的时候,我也会心潮澎湃。
“套路满满”的奥巴马开学作文的确非常出色,三观奇正,情绪饱满,语重心长。但对于我个人而言,对于我这个年纪的“老学生”而言,真正能激励我的已经不是向外的改变与挑战,而是向内的深刻洞察。
所以我才想要向大家推荐梁启超在九十五年前的一次演讲——关于人为什么要读书,梁公的回答充满了东方的智慧,更能激励人于点滴日常。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当孩子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可以洋洋洒洒说一大堆。而梁启超用了六个字就概括完毕:
为了“不惑”,“不忧”,“不惧”。
这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不惑,就是不迷惑,不困惑。为此,我们需要练就自己的判断力——首先要具备常识,其次要积累专业知识,最后就是形成果断的智慧。
具备常识,让我们不会遇到事情就去求神拜佛;积累专业知识,让我们得以发现事物规律与原则;形成果断的智慧,让我们足以应对生活与世界的复杂多变。
不忧,就是不忧成败,不忧得失。为此,我们需要知道人生宇宙是没有圆满的,也需要懂得纯粹的乐趣。
知道人生是不圆满的,便理解这世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了不起的成与败。只要踏实做了,便是成功;懂得纯粹的乐趣,就是丢掉强烈的功利心,学会享受过程。说到底并没有一件东西是我们真正获得的,又何来失去?缥缈的得失之间,只有过程是实实在在的。
不惧,就是不惧人言,保持独立与勇气。为此,我们需要自己做自己的主,别让欲望反客为主。
培养属于自己的见解,不被外界所影响,便能保有个性而不随波逐流;不让欲望控制自己,并不是要心如死水,而是要做欲望的主人,让欲望的生灭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六个字,真是好简单,又好复杂。
现在嚷嚷得这么厉害的消费降级、中产焦虑、对未来没有安全感,说到底就是困惑、忧虑与畏惧。那些跳楼的精英们,何尝不是想承担责任、创造价值、超越自我?但是至刚就是至弱,没有足够清醒和智慧的内心做支撑,外部的强大就是薄薄一张纸。
对于普普通通的我们而言,改变世界、改变命运的使命感固然要有,但学会淡定与平和、宽容与坚定更加重要。
在分数与金钱营造的层层幻象背后,如果孩子真能变得不惑、不忧、不惧,这就是人生的巨大成功了。因为有了这份成功,他们和我们才能真正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