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二岁那年被父母送到姨家上学。我姨和我姨夫都是人民教师。
从那年开始到考上学近十年的时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在姨家。那时总以为自己是寄人篱下。姨家我有两个弟弟,我比大弟弟大五岁;在我看来,经常三个孩子有两种待遇,又因为我过于强势,有弟弟们的,没有我的我就争,明着争不过,就暗暗地拿过来。因此我经常被批评,然而我内心不服气;一批评,我就觉得姨待我不公平。因此非常烦恼,甚至自卑厌世。
慢慢长大以后,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以后,就努力学习。1991年我以全县第一的成绩挤过独木桥。
我成为父母的骄傲。
然而,青春期是在姨家度过的。我性格出现了敏感、多疑、孤僻、自以为是,甚至有自杀情绪。
我考上学以后,我姑姑和我大爷经常教育我,有能力了要多孝顺我姨,没有我姨的付出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默默地接受了这份嘱托。毕业以后的第一个月工资分成三份,一份给父母,一份给姨,一小份留给自己。
即便这样,我还是觉得欠姨的太多。
1996年,我是自由恋爱嫁给了我姨夫的侄子。婆婆家和我姨家只是一墙之隔。两家因为我也有过矛盾,因为我婆婆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我姨的职业是老师,我姨因为我也受过我婆婆的无端指责和伤害。她把这些矛盾向我倾诉的时候,我对我姨充满了内疚,甚至有一种负罪感。
就这样,复杂的人际关系,导致我有时候会很苦恼。
特别是我的家从千里之外搬到了省城济南。距离婆婆家是150公里的距离,回家的机会多了起来的时候。内心依然是烦恼的。
经常过年过节就会因为礼品或者压岁钱苦恼不已,给姨多少都觉得还是欠她太多。
后来有一次过年,我对我姨说,咱们不给孩子们压岁钱了,都不给了。这样会轻松些。我姨答应了,我还是觉得自己很累。因为每次去看她,她都会说,我又没有闺女。
唉,我的内心又是苦恼不已。诚然我做不到像女儿疼妈妈一样疼她,可是她也没有像疼女儿一样疼过我呀。在她面前我有三种身份:外甥女、侄媳妇、闺女。这三种身份导致我哪一种都不像。
慢慢地居然抱怨自己的父母不该把我送出去。甚至对母亲说,你们就是采用了借鸡生蛋的办法,让我考学出来的。
母亲大度地笑着。对于任何一个子女,她从来都是温柔、宽容。
而我,深深为还不完的人情苦恼。因为,我给我姨付出多少,都觉得还是欠她的。
无论在谁看来,我都是我姨养大的,我没有理由不孝顺我姨。
我姨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经常因为我做的不周全就当着我的面对外人说,我没有女儿。
不知道她是不是有意;在我听来却如鲠在喉。
因此面对我姨,我常常陷入苦恼和抱怨父母的情绪里。
如今,父母去世,我姨年事已高,退休金每个月上万,她慢慢开始变得大度,不再像以前那样斤斤计较,我随之也觉得轻松自在一点了。
父母去世以后,我找不到回家的路。徘徊迷茫失落沮丧,全是负能量。
昨天,我姨跟着我弟弟来我家聚会。面对她的慈爱。我觉得我已经从抱怨父母安排我的人生里走出来了,我得到的是两份母爱。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的安排让我变得富有,因为我有两份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