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除了一口气吊着命外,要么很是任性地活着,竭尽所能去追寻自己想要的,要么颓废消沉,毫无生命活力。
为什么都说年少轻狂?回过头去琢磨下,确实如此。年轻就是资本,满满的胶原蛋白,也特别不知道害臊两个字的正确笔画,熬着夜,撸着串,特别能挨。好像,夜不长,肉不肥,红枣嚼着费劲,枸杞泡着塞牙。
贪欢着青春的奢侈,却也像饕餮之口,只进不去,时间的转动频率慢慢地变成了让你时时刻刻躁动不安的绞心器,动不动就跳出来质问你,而那些问题通常谁也不知道标准答案。于是,你左右摇摆,这时为了这个决定发着毒誓,下一刻又开始怀疑人生。
有句话看过之后印象极其深刻:王冠再璀璨,荣誉再耀眼,都不如健康珍贵。
想起这句话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我舅舅,舅舅是个朴实善良的人,从小跟爸妈呆着的时间屈指可数,但外婆喜欢把我带在身边,每年有一大段的时间在舅舅家。别人去舅舅家像走亲戚,而我每一次都像回自己家,根本不用在意太多这样或者那样的礼节,外婆家的方言也能说得很溜。去年舅舅被诊断为肝癌晚期的前一天我恰好就在,第二天知道结果的时候我觉得肯定是医疗水平的问题,一个在我看来精神抖擞的人怎么都不像有疾病缠身的样子,尽管百般不愿意接受,几个月后舅舅还是离开人世了。一直到现在,外婆一说起跟舅舅有关的任何话题都忍不住哽咽。
每年正月有串门的习惯,正月初三这天很多亲戚会来我家,有个和奶奶同辈的长辈还笑眯眯地夸着我,还煞有其事地建议我可以把头发留长一点点会美呆。结果,一个月前却听见了去世的噩耗,一时间整个人都是懵的,不禁感叹,这个世界带来的悲欢离合一点点把一个人的精气神榨干。
谁不也知道跟一个人的相见是不是最后一面,我们都太容易感慨生命的无常,却仍然得过且过。
这一生,每个人都避免不了要成长两次:第一次,发现生活没有那么好的时候;第二次,发现只要内心坚强,努力打拼,生活也不会那么糟糕的时候。第一次的成长,人人都深有体会,第二次的成长却有很多人拼尽全力都找不到那天没有迷雾的道路。
早两个星期的周末,天下着大雨,我在卧室躺着看书,突然觉得很想奶奶了,于是打了个电话,结果却一直无人接听,后来接了也没有一句话,顿时就很慌神了,立马找同村认识的小伙伴帮我打个电话回去看看情况,后来知道是奶奶手机出故障而且感冒声音嘶哑的原因,虽然顿时缓过神来却立马从床上跳起来随便塞了一些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品就麻溜溜地回家了,当天晚上天气很好,我和奶奶在门口坐着聊了很久,月亮很亮,我说,蛙鸣声让我感觉很踏实,奶奶虽然有点爱打瞌睡但一直想陪着我聊天。
我觉得自己以前很傻,思考的都是人死后会怎么样这种逗比的问题,也不怕死,因为觉得活着似乎也就这么回事。现在觉得,想死的事需要无限期推迟!毕竟,有一大把一大把的人想要好好活着都没机会了。
之前体质不好时,吊水发生过休克,吃海鲜过敏昏厥,容易犯低血糖,天一热就爱流鼻血,常常自嘲知道濒临死亡的感觉,就是觉得太容易挂了会不会被牛头马面嘲笑?会不会不甘心喝孟婆汤?
有人说一个人最先被困住的是心智,而其实,心智才是最最自由的。也许成不了励志英雄,但仍然能够让自己活得不那么太拘谨。修炼自己的内心,也去开阔下自己的视野。
珍贵的东西有很多,大部分是形而上色彩的精神力量,而看得见的就是这具臭皮囊。
生,我们别无选择。但很多东西需要放慢节奏去感受才能一点点一点点地夺回人生的主动权。或许实现不了财富自由,也没有一段美满的婚姻,但是自己足够爱自己和爱我所爱就不会太痛苦。虽然平淡也平凡,但平安。
连柏拉图都说:别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我就是要活到七老八十,满头白发,牙齿松动,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那一天,对着年轻的后背们可以心安理得地倚老卖老。
如果我们背负杂乱无章的负性情绪,就是相当于对自己的精神绑架,也就难免在痛苦的泥潭里打滚。一定要习惯性知道:一切都会好的,总会过去的,时间会疗愈一切。创伤可以有,但别隔离。
我们啊,都是天生的负面思想家,不是在后悔昨天就是在担忧未来,或者是纠结现在,纠结来纠结去,常常焦头烂额夜不能寐。其实,需要坚定信念:未来不管遇见什么,不管是一马平川还是一路坎坷,都通通认领。
或许始终不放弃意义感就是活下去的力量,吃吃好吃的,看看好看的,毕竟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没有踏遍,众多散落在民间的高颜值美少年还没有看够。
南怀瑾先生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丈度看世界”。
除了养性,夜别熬了,红枣枸杞也要泡起来,保温杯还是需要随身携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