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追求什么—《法律思维30讲》学习笔记

真实世界的特点

1、公平是感受,每个人感受不一样。

2、一旦陷入道德争论,基本没有结论。

3、在复杂的现代社会场景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有很多灰色地带和约束条件。

4、人类对秩序的需求比想象中大得多,最糟糕的秩序也要好过没有秩序。


法律思维—受约束的实用主义

1、凡事讲程序

程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观感上的公平,让双方更容易接受,从而吸收不满,化解矛盾。

比起结果正确,法律人更看重结果的可接受度。法律人不追求最好的结果,只追求最不坏的结果。

程序的核心在于中立的裁判者,还会特地限制强势方,帮助弱势方。

2、凡事讲权利

道德权利未必是法律权利。法律把不可评判的道德问题,转化成可以衡量的法律问题。

法律不关心对错,只关心双方都具有哪些权利。

权利就是确定边界,定分止争。

3、凡事讲终局

比起判决的正确性,判决的确定性更重要。

一个案子如果反复再审,生效的判决就会变得无效,不但纠纷没有解决,司法的权威也荡然无存。

终局性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预期,为此牺牲判决的精确性,严格限制平反。

4、凡事讲规则

不合理的规则也是规则,不合理的判决也必须服从,是为了保证更大范围内的秩序平稳性。

关于修改法律规则的规则,也是整个法律规则体系的一部分。

5、凡事讲预期

规则的稳定预期比结果合理更重要。

法律人重视规则的普遍性,案件对于规则的长远影响比当下案件的合理解决方案更重要。

6、凡事讲权威

在具体案件中,争夺管辖权很重要。

法律人尊重权威的决定,与决定的内容无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