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递减是人的行动逻辑,而不是人的行动结果。如果涉及到通过人的行动结果去判断效用递增或者递减,这就已经背离了奥派的方法论。边际效用递减是置于行动目的框架之下的推导,指的是无差别的财货,因为(预期)使用目的不一样而被赋予不一样的效用,而财货的所有者会将财货首先用于比较重要的目的,从而出现边际效用递减。这里面的预期二字,突出了是在同一时空下。将一单位已经使用过的财货和未使用过的财货进行比较,或者将一单位先使用过的财货和一单位后使用过的财货进行比较,都已经不是边际效用的比较了。
举个例子,我有100个单位的包子,我准备前20用于吃,第21至99个用于喂猪,第100个单位用于赠送给流浪汉。那么,每个目的下每一单位的包子效用相同并且相互间不存在边际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只有针对下一个目的当中的包子才存在),且都大于下一个目的之下的任何一个包子。但有可能,我在实际吃完20个包子和将第21至99个用于喂猪后,发现用于喂猪的包子效用大于自己吃,但显然这已经不属于行动学意义上的边际效用了(一旦进入行动,便无法就行动前和行动后的包子进行边际效用比较了),不再是先验的推论,而是经验的归纳。边际效用递减的推论不是依靠经验获得或验证的。边际效用是行动前的预估,而非是实际行动后的实际效用感受,后者不是边际效用,而是某一个具体时空下的效用,边际效用不存在于经验中,而是存在于先验的行动逻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