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又士,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译文: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对待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推翻。
《诗经》说:‘殷商没有丧失民心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商朝作个鉴戒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有人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给使用。
我觉得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上贤下孝,言传身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能受人爱戴,尊敬。
这些道理谁都懂,却很难实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