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熊老师今天课程,论证兼告诫:善易者不卜。理由如下:
(1)朱熹算法、京房纳甲法,是《易经》占卜史上最辉煌的两大流派,但都不是“古法”。
京房纳甲法:是以阴阳五行来做理论框架,和“古法”已经扯不上半点关系了。(今天街头的算卦先生打出的《易经》招牌,网上自助型的《易经》占卜,属京房纳甲一系。)
朱熹《易传•系辞上》算法:完全背离了“古法”的基本原则。
(2)那“古法”又是个啥“正确的算法”呢?答:所谓“正确的算法”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说,在真正的古法里,算法其实一点都不重要,蓍草才重要。
(3)例证:汉武帝欲占卜婚嫁吉日,专家越多,结果越乱。
(4)你也会算:如果你懂得“物极必反”、“阴阳相济”之类的物理与人生的基本规律,自然就会拥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若不懂易理,但你深谙人情世故,又擅于捕捉微表情,也可以做出同样的预测。
2、思考的问题:凭什么一根小草比一套算法来得重要?提示一下:我们只有暂时放弃现代人的身份,换上原始思维,才能够轻松想通这个问题。(本课代答案仅供参考)
答:因为,所谓“正确的算法”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在民智混沌的时代,必须借助一套道具来“蒙人”,没道具相当于口说无凭。
(庙里坐着两个人,一个俗人装扮,另一个光头袈裟,你一眼看去,谁是出家人?所以说,谁真正心中有佛不重要,此时,“道具“很重要。)
至于为什么用蓍草,可能是蓍草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材料易于获得;二是便于折断或分裂;三是具有某种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