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固执己见了老人让很多人苦恼甚至抓狂。前两天我的一个来访者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来访者是位在广州工作的中年女性,她非常孝顺,也非常有家庭责任感。来访者的困扰是:
爸爸得了癌症,已经在广州做了手术,目前在治疗阶段,身体很虚弱。最近她给爸爸约了广州很有名的老中医,大约一周后要带爸爸去看病。但是,爸爸最近这段时间却吵着要回老家,说是在广州人生地不熟,空气也不好,自己待在这里太着急,想要赶紧回老家去,老家有老朋友可以一起聊天。
案主觉得爸爸现在回老家极其不合适,老家现在是冬天太冷了,怕爸爸回去身体承受不了,毕竟做过手术没几个月。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妈妈的腿不好,也在广州接受治疗,如果爸爸回去妈妈的治疗也要中断,因为只要爸爸回去妈妈就得陪爸爸回去照顾爸爸。
面对这样的状况来访者很是困扰,不让爸爸回老家吧,爸爸在这边着急、烦躁又孤独,每天也不怎么说话,状态也不好;让爸爸回老家吧,老家天太冷,最重要的是会放弃更好的治疗,特别是妈妈的治疗也会中断。
可是任凭来访者好说歹说,死活都劝不动爸爸,没办法她只好妥协,答应爸爸等看过老中医再走,但爸爸还是坚持己见,说自己一天都在广州待不下去了,如果妈妈还要在广州治病,那么自己就一个人回老家去。爸爸的固执令来访者很是苦恼、纠结、无力。
耐心倾听来访者的诉说,理解来访者当下所处的两难处境,用心体会来访者一切的感受,看到来访者对爸爸的孝心,肯定来访者的动机是为了想让爸爸接受更好的治疗,同时在广州冬天气候特别好,对爸爸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
前期访谈后和来访者确定咨询目标:怎么走出这个矛盾的困境,让自己的心情能够平静不再苦恼、纠结。
面对来访者这样的苦恼,询问来访者为了解决这个困扰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
来访者的回复是劝爸爸,让爸爸明白在广州治疗的好处。但是,发现这样做无效。来访者知道爸爸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这边没人说话、没有老朋友玩,自己太着急了。
再次肯定来访者为了解决困扰已经做出的努力。同时,引导来访者看到对于一件事情做了如果无效,说明做这件事的方法是需要改善和提升的。经过交流发现来访者对爸爸的劝说更多是停留在讲道理的层面,道理谁都懂,只要是正常人都能懂得是非曲直,也会权衡利弊。爸爸肯定懂得女儿孝顺他、是为了他好,但是他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好。在满足内心的感受和接受更好的治疗方面,爸爸选择的是先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感受,从中可以看到爸爸是个感觉型的人,特别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个感觉型的人处事的模式是:当我感觉好的时候,我就愿意去做,当我感觉不好的时候哪怕你说的天花乱坠,哪怕这个事情对我有多大好处,我就是不想去做,我就是做不到。
所以,针对一个有这样特质的爸爸,从头脑层面讲道理是行不通的,特别是老年人他的思维模式基本固化,想要改变他们的思维模式是不容易的。那么,做为女儿要改变的是沟通模式,用讲道理的方式去沟通,达不成想要的效果,无效就要停止。建议来访者在和爸爸沟通时要更多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情来打动爸爸,而不是用理来说服爸爸。
通过潜意识引导来访者从内在去看到爸爸,和爸爸做一个心与心的交流,当来访者带着爱去向爸爸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她从心里看到爸爸的状态一点点发生改变,爸爸由倔强、固执到慢慢平静、缓和。来访者本人的状态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当心理层面已经有很大的改善后,要在现实层面来帮助爸爸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潜意识中爸爸的信念开始松动、态度开始好转,说明第一步的工作是非常有效的。那么,第二步解决现实层面的困扰就是重中之重了。
让来访者先来说如果解决现实问题,她能想到的解决方案有哪些?
来访者回应说过几天带爸爸去见老乡,一起吃顿饭、聊聊天。肯定来访者这个做法非常赞,再次启发来访者还能想到什么?
一、找到感兴趣的事情。
来访者想了想说:爸爸喜欢下棋,可以到社区活动室去看看有没有老人在下棋,如果有的话可以带爸爸过去。再次肯定来访者特别棒的想法,从爸爸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爸爸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同时,这样爸爸也会和这个环境中的人有了接触和交流。人不亲行亲,即便是人不认识、不亲近,但是因为是同一行的,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大家到一起也会很容易就能搭上话,很快就能建立连接并熟识起来。
再问来访者还能想到其他什么办法?来访者想了想说如果能这样让爸爸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爸爸就会好很多,其他想不到什么了。
二、陪老人散步、说话。
这时候再问来访者,爸爸真正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他就是想要有人说说话话,让自己不那么孤独。那么来访者做为女儿对爸爸这么孝顺,并且爸爸也难得有机会来广州一段时间,来访者本人是不是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爸爸散散步、说说话,特别是多说心里话,把自己对爸爸的爱和关心都及时表达出来。
三、激发老人生的欲望,看到人生的价值。
让很多老人在大病之后他们是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看不到希望的,更看不到自己这个生命存在的价值,甚至他们会觉得自己成为了孩子们的拖累。所以,爸爸的这些内在心理感受来访者要深深懂得,并且在和爸爸的交流过程中让爸爸能够知道,爸爸对于来访者和他们的家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从而提升爸爸的价值感,重新燃起爸爸生的欲望和坚强地活下去的决心和信心。这样爸爸在治疗阶段即使面临诸多痛苦和挑战,他都可能愿意去面对。
这段剖析让来访者很是受益,给来访者补充建议:既然爸爸想要回老家最想要的就是能够见到老朋友们,和他们能够聊聊天、说说话。那么,现在是互联网年代,各种视频软件这么多,通过微信视频是不是就能实现爸爸想和老朋友们聊天的愿望,每天让爸爸和老朋友们视频通话,也可以邀请爸爸的朋友们不时给爸爸视频通话。这样爸爸的老朋友不是就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
所以,想办法把一个选择背后的缺憾部分弥补出来,这样的话无论做哪个选择都不会伤人、伤己。就像来访者如果选择让爸爸在广州,就要弥补爸爸在在广州这个心里孤单、着急的困扰,当把这个缺陷弥补上了,这个选择就完善了,这样困扰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我的爸爸今年突发急病之后,几个月也是不能外出,他也会着急,但是他有几个老同学就会经常和他保持联系,他们每周都会打电话、聊天,老朋友对他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劝慰,对爸爸精神状态的改善很有帮助。
再从另一个角度,如果做了以上的努力,爸爸还是执意要回去,那么尊重爸爸的意见让爸爸回去,怎么解决在家里寒冷的问题,怎么解决医疗上的缺陷问题,这些都可以再去想办法。
来访者听到这里之后茅塞顿开,感觉豁然开朗,来访者的状态也从一开始的低沉、焦虑变得兴奋、有活力。她的负面状态也有一开始的8分,降到了几乎为零分的状态。
昨天在微信上和来访者语音交流,她开心地说经过上次咨询后的调整,爸爸最近这几天状态很好,不再吵着要回老家了,来访者一个劲儿感谢我。面对这种情况我也由衷地开心,感受到了自己做这件事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不是老人固执己见,而是我们没有理解老人的想到更好的办法来帮老人解决问题,想要好好孝顺老人非常好,孝顺老人的事情要做在他的心上,让老人真正开心才是最大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