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因现实和预期的差距产生的不满。发泄抱怨,可以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是,长期的抱怨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加深夫妻之间的矛盾,甚至会产生无法预估的后果,将夫妻变成无法和解的陌生人。
从小,我就是一个爱抱怨的人。
妈妈说,我小时候特别爱管闲事,如果谁不把门关好,三岁的我都会一边得吧嘚吧地跑过去关门,一边嘴里嘟哝着:“又不关门!”
六七八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管父母是否恩爱,只要他们一吵架,我就会劝架。
三年级,学习了写信,我就会写信给父母,劝他们为了孩子、为了家庭的和睦和未来的发展,噗啦噗啦一大推,苦口婆心跟他们讲吵架的坏处。
……
等到自己成家了,用以往不同的角度去审视父母,发现妈妈就是一个特别喜欢抱怨的人。
兴许,我爱抱怨就是受到了妈妈的影响,兴许,那会父母吵架就是因为日积月累的抱怨。
童年的故事都会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再次上演。
先生进门不换鞋,我抱怨他没有条理;先生不爱洗澡,我抱怨他不讲卫生;先生打球次数太多,我抱怨他玩物丧志;先生只爱看历史书籍,我抱怨他不懂生活;先生应酬太多,我抱怨他不顾家;先生总是晚归,我抱怨他不管我……
可是,先生从来就只是笑一笑,或者不置可否,或者充耳不闻……总之,就是不参与我的抱怨,大有一副“你拿我奈何”的架势。此时,我又会抱怨他是个榆木疙瘩,自己说话仿佛跟墙在说话,不,比墙都不如,因为跟墙说话,墙还可能掉一层灰!
曾经,我的抱怨充斥了我们家的每一个角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还在一起。
但,他依旧没变:他换鞋依旧不放好,他应酬依旧晚归,他一周依旧打五六次球,他依旧只爱看历史书籍……
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我的抱怨变好,而我在年复一年的抱怨中没了脾气。
既然我在你身上使的力气丝毫无用,我干脆不管了,太费口舌,有那功夫,我还不如多看两本书。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来,我不能和俗话斗气。
我们一同进家门,他像往常一样,一脱,一踢,一只鞋侧卧在鞋柜门边,一只鞋侧空翻180度,然后依偎在我还没换上的拖鞋边……
我笑了笑,换好鞋,然后把自己的鞋和他的鞋一同放到鞋柜里……
诶,你咋不批评我啦?先生竟然疑惑起来,仿佛我的抱怨是规定动作,今天没完成这个规定动作,就不正常。
说一千遍有什么用,还不是白费口舌。我自顾自地拿出手机,开始看简友们的文章,要阅读、要点赞、要评论,更重要的,我还有日更呢,哪有时间跟你废话。
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广泛阅读,找到自己欣赏的文章,会点赞、评论;我用心交友,凡是点赞我文章的朋友,我会去她的空间阅读、回赞;我专注听书,听到精彩书籍,我会记笔记,写心得;我会勤于锻炼,下班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健身房,瑜伽老师在那等着我……
沉浸,专注,用心,勤奋……它们让我变得更好。回顾抱怨,我不记得何时已经将它丢进了垃圾桶。
先生回家了,进门就喊:“LP,LP,你咋不理我?”
我微笑着走过去,帮他放好鞋,然后问:“你今天不是有应酬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啦?”
“回来得早吗,我以前也差不多十点多钟回来的呀!”
“噢,是吗?十点了呀,该睡觉了。”我一边关电脑,一边自言自语。
先生也一脸茫然:“现在不仅不打电话催我,我到家了,你竟然还觉得我回来早。你咋跟以前不一样了?”
不一样了吗?我也糊涂了。
大概,专注于自己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不一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