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几次课上专家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关于阅读教学,以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理论知识是多么的匮乏。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体会:
一、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即课堂上要注重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吃准目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养成好的习惯,爱语文,爱阅读,有读书的习惯。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要让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使学生做到真读、真说、真写、真思考、真体验。教学目标很重要,教师对每一课教学目标要明确,目标要定得准。目标确定后,整个教学设计就要围绕目标来进行,教学环节要体现目标,要围绕目标来实施,课堂上设计的问题要为目标服务,跟教学目标无关的不要设计。也就是说,课堂上我们该教的就教,不该教的坚决不教,我们的课堂也许就会变得简约、简朴、高效了。
二、朗读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第二次的课程结束后,我也提交了自己喜欢的朗诵作品《致橡树》。我本人是比较喜欢朗读的,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是对作品极好的解说,但先提条件就是对内容的理解要到位;其次朗读是一种内化吸收的阅读方式,由于有读者的参与,加入了读者的解读与感悟,声情并茂,增强语感,入境共鸣,陶冶情操。将静态的书面文字活化为栩栩如生的声音。融汇这生活的体验,体味着作品的含义,驾驭者驰骋的想象,饱和着强烈的感情,捕捉着诗文的意境,探索着语言的形象,反复地实践着人声的艺术。这就是朗读。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适时的加入朗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去读,在对于作品情感的把握上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
三、要转变教学观念。在第三次的课程中,时老师将图画加入到阅读课堂,这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尝试不多。作为一名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师,以图画形式出现的板书并不稀奇,要承认学生对此很有兴趣。在时老师的启发下,我开始思考如何更恰当的让阅读与图画结合。至少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文字内容的感受。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作为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观念,不能急功近利,要寻找出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常说:教师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不过当下的教育要求教师要是一眼泉,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需要我们专业化发展,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那就从阅读开始吧!让文化滋养我们的心灵,让经典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变成更加丰盈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