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读笔记📖# Day82
书籍:《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标题:核心观点
📝字数: 1329
在复杂的市场中保持一份简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因有二:一是这需要投资人对市场和投资有极其深刻的理解,方能抽丝剥茧、化繁为简;二是这需要投资人时刻保持专注、理性、耐心,而这无疑是人性的弱点。
核心观点1:成长股的长期回报往往不及价值股。
价值与成长之辩恐怕是价值投资第一论题。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存在谁好谁坏。作者的论证逻辑是:股票的回报并不取决于它未来增长快还是慢,而是取决于未来增长比当前股价的增长预期更快还是更慢。成长股很容易低于预期,而价值股很容易超出预期,因为未来不会有乐观者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有悲观者想象的那么差。
成功的成长投资需要能预测新技术走向的专业知识,能预判新企业成败的商业眼光,以及能预知未来行业格局的远见卓识,而多数投资者容易陷入成长陷阱,承担估值失当的风险。
实际上,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看到A股所谓的成长股10个中有9个会被证明是伪成长,而从书中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绝大部分国家的价值股也是跑赢成长股的
核心观点2:便宜是硬道理。
通常来说,估值是投资中最复杂的事情。作者却认为,估值是最容易把握的,一个股票便不便宜一目了然,看看PE、PB、PS、EV/EBITDA等指标,这部分是最接近科学、最容易学的。在作者看来,便宜是硬道理。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只要足够便宜,长期看问题都不大。
品质肯定是更重要的,但作者多次提到山姆沃尔顿的名言“只要你买得便宜,就可以卖得便宜”,反复强调“便宜是硬道理”,是因为估值方法容易,每个普通投资者都可以学
核心观点3:应更重视行业分析,而不是个股分析。
作者认为选一个好行业是成功投资的基本条件。行业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看行业格局,这被作者称为“胜而后求战”,意即买已经把竞争对手打趴下的公司,而不是在百舸争流中猜赢家(战而后求胜)。
分析行业,最重要的是分析行业的内在特质和长期经济特征。作者提出,要认识一个行业,不妨做一个填写题 “得____者得天下”。比如高端消费品是得品牌者得天下,低端消费品是得渠道者得天下,制造业是得规模者得天下,银行业是得风控者得天下
核心观点4:品质好坏关键就是看能不能有定价权。
品质分析就是搞明白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这就回归到上面第3条,最重要的是看懂行业格局是否良性、行业竞争是否激烈,在此基础上,判断行业/企业是否有定价权。
定价权来源:垄断、品牌、技术专利、特定资源或稀缺资产。巴菲特喜欢买消费股,是因为消费品是差异化产品、更能有定价权,而且下游是分散客户,公司议价权更大
核心观点5:这次没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说,过去40年香港股市整体PE基本都在10-20倍之间波动,如此反复多个周期,进而提出:那为什么人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市场高峰附近入市、在市场低谷附近离开呢?
原因就是,当市场估值到达高点时,总有些“这次不一样”的观点来说明这次高估是合理的(如新经济、港股通),而估值到低点时又会有另外观点来说明“这次不一样”(如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战)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中最昂贵的话。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发挥自己的优势,买便宜的好公司,注意安全边际,注重定价权,人弃我取,在胜负已分的行业里找赢家,这些貌似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其实也是投资中最本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