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信念
(一)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控制模式
1.金钱操控——市场领域
我比你有钱,你得听我的。
2.权力操控——行政领域
我比你有权,你得听我的。
3.交流操控——交往领域
我比你有理,你得听我的。
质性研究方法,正是在尊重人类社会生活领域错综复杂的现实的前提下,基于人与人之间日常交往沟通方式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资料搜集技术、资料记录和整理技术、资料分析直至形成理论的路径,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描述并理解上述三种控制模式。
(二)何为一个好的质性研究者
涉及两个问题:
1.什么是好的研究?
好的量化研究的标准——三位一体——信度、效度、推广度
好的质性研究的标准?——请大家思考。
2.什么是好的研究者?
根本要求:成为真正的、更好的自己
第二重要求:说出你所相信的
要养成写个人反思备忘录的习惯
反思,就是反身性思考,回望自己。对于研究,你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你做得好还是不好?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还应该怎么改进?
(三)质性研究的信念
在研究的状态中生活,在生活的状态中研究,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林老师语录
1.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知识手法
2.理解包容的知识旨趣
只有先有包容的态度,才会有能力去理解。拥有理解的能力,才会涵养包容的精神。
3.眼冷心热的研究性情
二、风格体验
(一)研究现象
请思考:我所关注的研究现象?
在思考的时候应该更多关注:你在哪里?你是谁?立足点是什么?为什么会与你建立关联?
而不是仅仅关注:文献述评的指引、理论修正的贡献、学术发表的扎堆、国家政府的热点。
研究现象的例子:大学生毕业到大城市工作十年依然买不起房。
接下来就要思考:你为什么关注这个现象?你为什么要研究它?有没有资格和能力去研究它?
(二)聚焦研究问题
研究现象的确定,并不一定会马上转化为研究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研究者对于研究现象存在什么困惑?需要充分挖掘自己的直觉经验、主观感受、价值立场,并且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来确定自己真正的困惑。
要从自己能够得着的地方切入,但视野必须宽广。
1.思考几个方面
我的研究问题是否有意义?
我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
我的研究问题是否清楚明白?
我对这个现象的认识处在什么阶段?
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2.研究问题的类型
(1)意义类问题:了解生活经历的本质
(2)描述类问题:对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进行描述
(3)“过程”类问题:了解时间维度上事情发生的变化
(4)口语互动和对话类问题:课堂提问、电话咨询
(5)行为类问题:人类学、动物学
(三)定义重要概念
概念又分:理论概念、操作概念。
这里要具体到:操作概念。
可以通过:整合出“意象”、拼凑出“故事”。
林老师语录:
质性研究——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研究问题会不断修正。
请不要用量化研究的标准要求我,我并不打算让我的研究对象代表所有的大学生。
(四)进入研究现场
1.抽样原则:
一个人也可以称为研究对象。
收集到资料数据就要马上开始进行分析。
(五)搜集资料
访谈、观察、焦点团体、实物收集
(六)分析资料
1 研究对象的选择、资料搜集和资料分析是同步进行。
2 微分析:从资料中找一个片段,对这个片段进行密集编码,并对其中的几乎每一个字词进行提问。找到跟这个词相关的所有方方面面。
——“情境-条件”矩阵。
(七)撰写报告
三、质性研究的定义及解释
关键词:
第一,研究者本人是研究工具。——过程中要反思、反思、再反思。
第二,自然情境。
第三,多种资料搜集方式。
第四,整体性的探究。
第五,形成结论和理论。
第六,与研究对象互动。
第七,解释性理解。
——呼应前面的第三种模式:摆事实、讲道理、互为主体。
内容来源:中国大学MOOC:北京大学林小英老师的《质性研究方法》课程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