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有些朋友问,《高考故事》有(四)么?我回应都说:“当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高考与现在还是有区别的,知道分数,填完志愿并不意味着高考结束,最后的最难熬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结果性的环节-----录取还没有到来。今天与大家分享我自己的有关录取的故事,作为这次分享“我的高考故事”的结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高考是先出成绩再划线再填报志愿,然后等录取通知书。因为我的高考分数为369.5分,仅比公布的福建本科录取线多0.5分,填报志愿时实在头疼,在吴老师指导下,填报江西财经学院时,以农业经济系农业财务会计专业为第一志愿,一是自己本身是农村考生,二是估计城市考生大部分不会报考这个专业。应该是8月20号下午,去学校拿通知书,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果然是农业经济系农业财务会计专业。说实话,那时代与现在不同,对我来说什么专业不重要,关键是录取了,那种内心的兴奋和激动真的难以言表。为了让家里父母和兄弟早点分享喜讯,不顾天色已晚,一路喜奔回家,到家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后来才知道,民主乡那个同学也是走路回家,可他家比我家远一半还多,深夜三点多才到家。
一家人的高兴就不用说了,几乎每个人都摸了一遍信封和通知书,最后父亲才对着煤油灯(那时没建水电站)仔细看录取通知书,突然对我说,怎么是“农会专业”?还要搞农会么?原来,学校在“入取通知书”上把农业财务会计专业简写成“农会专业”,待我解释清楚,父亲沉默很久说,会计也不好,容易犯错误,信用社的谁谁谁就是做会计犯错误。后来到了学校才知道,有一个江西吉安农村的同学父亲一样把“工业会计专业”当成“工会专业”。
到学校的第一个晚上九点多,我躺在钢丝床休息,整个人都好像还在火车上,愰来愰去,因为没出过远门,我提前一天来到学校,全班只有我和另一个云南同学到了。突然,走廊上似乎有人叫我的名字,直把我吓的半天不敢动,直到有人过来拍我的床位,你不是叫邬建明吗?有老师找你,待我上铺爬下来,宿舍门口站着一位中年妇女,我刚抬起头,那老师突然说:“你别动”,这老师就像任贤齐那首歌一样把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了半天才说,你长得不怎么难看啊!看我不知所措的样子,她拉着我坐下来,并告诉一个现在才可以说的故事。
原来,81年江财来福建招生是两个女老师,除了这个老师还有一个年轻老师,在看档案时,年轻老师把我的档案扔到她面前说,这个人不能招,分数低,数学又不好,还长得那么难看(当年为了省钱,高考用的照片是80年照的,而且当时没剪头发,照的也不好)。老师认真地看了我的档案,主要是志愿表社会关系这一栏(一家九口)说,这个人必须录,否则明年就没机会了。为此,据说俩人还争吵了半天。听老师一讲完,我站都没站起来,直接从床边挪开身体跪在地上,对老师说:“老师,你太正确了,太伟大了!”,然后泪流满面。事实上,我和吴老师一直担心分数不够影响录取,没想到还有长得不好看这一说,所以,很多年以来一直不敢也不愿意照像,宁愿拍花也不拍自己。
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贵人,永远铭记心中。
好了,这次与大家分享了我的高考故事。按思路所述,没有草稿也没有认真考量,但都是真实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