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
与其聪明走入市侩,不如笨拙地活着。
古人云:《菜根谭》有云:“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
那我打个比喻,"良田"需要下笨功夫,才能因"有方法"而锦上添花。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这个刷奇迹,看他人,看脸和看感官的时代。
我们需要回归生活的本质——淳朴,内在的淳朴,本质之美在于简单爱,先成人 (人是什么呢?改天我们探讨一下,嘿嘿),后成才。
PS:
昨晚被小朋友亲吻鼻子,耳朵,有一种超级满足的体验——那是爱吧,犹如老师是爱着他们的。
希望不要用头脑去分析太多的利弊和优劣,那样距离初心更远,看到的也是问题比真相多。
犹如,如果我感你关注我,考验我时,我会害怕和担心自己不够好,慢慢地把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告诉你,也会告诉你,我是个人,是有不足的,我也会告诉你我的成就和喜悦。
人最需要的不是性,而是气场相投和肌肤之亲,是理解和包容的心,还有转念一想的豁达。
据说,有一个实验,单独关闭一个人,他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个人最需要的不是性,而是皮肤之亲——触感。爱,从对自己温柔的触摸开始。
有了这个体会,将来有孩子也要亲吻她,不用头脑的限制性信念去教训她而是陪着她,告诉他或她。
开始简单奋斗的自豪,简单学习的乐趣,简单生活的美妙,简单锻炼身体,然后把她举高高,哈哈哈……
本包已经能单臂高举了我们学习托班的宝宝了,臂力不错。
图:学无止境,怡然自乐,因爱而来
内心独白——"我"和你:
"我"无论穿什么,你都明白,穿的不等于"我"全部
"我"无论说什么,你要明白,说的不等于"我"全部
"我"无论做什么,你要明白,做的不等于是为了我自己。
"我"有梦想,你说我不安分
"我"没有理想,你说我不进取
"我"不说话,你说我没有信仰
你已然脱开了感受力,陷入逻辑思维——权衡得失和利弊,横竖都是你的"对"的,我只有沉默和写作。
那一刻,在冲突的那一刻,我们已经陷入权力之争。
我们已经看不到对方的优势和想要做事,而是想着对方如何被我"利用",她肯定不服从你的。
你从一个点,去概括整个面了,这是你的课题,也许你爸妈或者周围人曾经把你等于一个点(分数,绩效,可爱,能干,聪明,金钱,地位,他人眼中好人……)
其实,那也不是真的你的。
如果这样,那"我"本能是"攻击"你了,你在用头脑去"猜测"和"评判"和"衡量"我。
那"我"也会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或者"我"高敏感而后开始进入内心的感受。
慢慢地,沉默靠近自己的灵魂,用文字写出来,不想用语言去搭理你。"
你知道吗?当初为什么选择你?你想过吗?
为什么你开始用"社会的权术和技术"去分析身边的人了?
因为心有所属了,我们却没有好好沟通,而是逞能和努力去"为了对方好"而开始预设各种未发生的可能,甚至是撒了善意的谎言。
当期待不被看见,你开始对"我"担心"和"忧虑"了,"我"喜欢什么,你也开始评判了和阻拦了。
于是,我们陷入了权力和优劣之争,亲密关系里不需要竞争意识的。
而这是你的课题,你在家庭关系中,把他人的模式和价值观,没有考虑适合自己与否,转为自己的价值观……而那颗如其所是的初心呢?
"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当"我"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是谁?这个从爱自己开始。
除你之外的核心吗?你会爱自己的不一样吗?
你觉得爱自己是什么呢?
你会爱别人的不一样吗?
你觉得爱别人是什么呢?
你的底层的信念是什么?
独立精神有被你尊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