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大道理谁不懂啊”还有这样一句扎心的话“听了看了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此生。”也会有这样的无奈“你的兴趣满足不了你的生活所需”
经常和朋友聊天,会有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却依然没有任何变化,该是哪样还是哪样”,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无非就是,你看过了,听过了,东西还是别人的,知识没有变成能力,你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相对来讲,只是单向的听了听,没什么反应。今天,给大家发表一下我的见解,如何形成正循环。
如果你有10个鸡蛋,如何把这10个鸡蛋卖到200块钱?如果你拿着这10个鸡蛋去市场上卖,说价值200块钱,估计得来的答案就是,你这人神经病吧,你以为你的鸡是母鸡中的战斗机啊;可如果家里有做好的米饭,你把鸡蛋和米饭做成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蛋炒饭呢,我想这个时候好歹比鸡蛋会贵一些吧,能值20块钱;可如果去买点菜、肉把这做成一桌好菜呢,大家一起共享这个美味,是不是价值就是200块钱呢;再换一个角度,如果他不是一顿普通的家常菜,而是农家宴呢,如此具有乡野文化气息,这样给我们的感觉会是什么呢?
看上面的这个故事,同样我们看到的都是鸡蛋,也就是你的知识;当你把鸡蛋简单的学习加工他就是蛋炒饭,也就是你把看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如果进行深度加工就是“一桌好菜”,这个时候知识就形成了深度转化,你可以把他写成一篇文章或者形成一个一小时左右的分享,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而如何做农家宴呢,要求你把看到的知识形成属于自己的自媒体,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让看过的东西就这么看过了,一定要融入自己的元素。
我们一定要学会一种能力,叫做“写作”。你看完了之后就看完了,可能只是过眼云烟,你收获的只是努力,而没有结果;而如果你写了总结,那么他就形成了自己的东西;如果你把看到的东西写成了文章,可能会有很多人看,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如果你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号,拥有了自媒体品牌,这种影响力将越来越远。最终也会形成这样的正循环,知识变能力,输入变产出。
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其实最难的无非就是开头,我们可能都会手足无措,也有很多人会想,是不是太晚了呢,发自内心的分享一句话“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刚开始我们可以从学习的角度起步,学习别人的经验,购买课程、参加培训,然后慢慢的开始尝试自己做,自己去分享,这个时候可以是免费的,因为你需要增加自己的经验以及在你学习板块的影响力,形成自己的口碑,慢慢的才能开始才能开始产生赢利点。而我们都要拥有这样的副业去盈利,从而形成产出。
经常听这样的两个字“破框”,这里主要讲的就是“破框学习力”,因为学习不会改变命运,有方法的学习才会。这个过程很难,因为在形成自己的东西之前,你需要大量的刻意练习的机会,而这些机会,很多是你主动争取的,换句话说,就是“辛苦争取”,也会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而你一旦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时候才会有大量的人来请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送货上门”。这个时候你完成了学习的最高形式叫做“基因重组”,因为你把他们重新分布,让他们个性鲜明,拥有影响力。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成长也是,每一步都算数。我们一起拿回人生的主动权,让你的人生主副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