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来,谈到人的成就与遭遇,“原生家庭”成了通用型背锅侠,不管什么问题,都往原生家庭里归纳,不管什么闪光点,也都是原生家庭的馈赠。
涉世未深的少年,埋怨起父母来;为人父母的,战战兢兢,生怕给孩子留下什么后遗症,生养出不幸的人儿。
但原生家庭就一定有错吗?辛苦养育我们的父母,到头来非要吃力不讨好吗?亦或者,所有的荣耀,都要归功与原生家庭吗?
2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家庭对人的成长所留下的痕迹,但人生有如一条河流,入海以前有什么走向,形成什么拐角,其中参与的因素,除了源头活水,还有更多隐秘的东西。
原生家庭的概念起源于何处?我想,与佛洛依德不无关系,与后来的儿童心理分析不无关系。过分强调家庭的影响,就有取消个人主观能动之嫌。
既然承认了人完全受家庭的影响,何不摆出一副甘受命运摆布的样子,何必用批判的姿态,清算自己过去的亲子关系呢?可见,在批判之先,人就有了主观能动性。
父母千难万难,生养了我们,有的富有,有的清贫,这是社会的安排,我们虽然出生皆是赤身裸体,没有谁比谁更加高贵,而后又怎会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就是社会的一套规则了,并不是家庭主观想如此,但我们生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家庭私有制的时代里,你也没什么可抱怨的,更不能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过去的家庭教养。
如此,只能说明其人生姿态的卑劣,没了穷且益坚的骨气,不知人生之河流,纵使发源于荒凉之中,到了入海处,也能有浩荡之势。
3
用原生家庭进行病例分析,为的是解放自我,让我们勇敢的离开巢穴,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好比破茧成蝶,将想象力放在可以飞翔的未来,而不是把眼界困在过去的丑陋。
对于子女,也要明白,我们因父母而来,而非为父母而来,自己才是自己的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