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脑的学习方式
人类大脑的存储器是神经元,大脑有14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体:神经元细胞、树突、轴突,轴突连接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如果说一个神经元能够存储一个单词,那么神经元在放电连接一连串的神经元时,就产生了你的思维联想,也就是你灵感的来源。
我们的大脑为了节省能量,喜欢做一些省力的事情,但这些事情都是你已经很熟悉,而当你要学习新的知识,大脑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去思考,去生产新的神经元来存储连接新知识。而这个过程是痛苦有挑战性的。
建立于以上观点,我们的学习如果省力,大脑就不容易记住,所以学习的过程也不可能简单。
意愿
意愿就是发心,你学习的发心很重要,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有热情、心甘情愿的去吸收学习。如果你的发心是不情愿、被逼无奈的,那么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如果你的发心是心甘情愿、是热情、是想为自己创造更多东西的,那么学习就是事半功倍。
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学习的第一步:编码
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形成了心理表征。
就好像我们摘记的笔记或便签上的几句话,短期记忆。
学习的第二步:巩固
新学到的知识并不稳固:其含义并未完全形成,因此会被轻易改变,在巩固过程中,大脑会识别并稳定记忆痕迹,这可能需要数小时或更长时间,而且涉及对新资料的深层次处理。科学家认为,这一过程大脑会重放或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赋予其含义,填补空白,并把新知识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和已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其他知识并联起来。理解新知识的前提就是具备已知。
在这里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方式:
1、主动吸收:帮助大脑赋予新知识含义,比如巩固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剑客,剑客学会一套剑法,他要不断的是思考剑法的应用。这样想大脑是不是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立体理解含义,而且跟已知的事物连接起来,有趣又生动。
2、被动吸收:这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可能只是灵光一闪,你才能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连接,就好像一只行走在沙漠的骆驼,为了寻找食物和水,它沿着不改变方向和方法,只一个方向向前走,佛性的等待食物和水的出现。
学习的第三步:检索
想让学习成果牢固可靠,我们要做两件事情:
1、把短期记忆重新编码并巩固成长期记忆
比如你考完驾照后隔了一两年没去开车,那么当你要去开车的时候,就会很不熟练,技巧都忘得差不多了,你努力的去回想,如何倒车入库、侧方停车、弯道转弯,这些离合档位要怎么挂法,才能掌控车辆行驶。而你回想的过程就是在检索,然后不懂的那些技巧在通过看教学视频或者请教别人学会,这就是巩固的过程。在加上你时不时的开车,这些技巧和经验就不容易忘记。
2、把新知识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
这就好比你在读一首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你脑子想到一片雪景下,周围群山光秃秃的没有任何动物和人的活动迹象,有一个老人家乘着一叶扁舟在江面上垂钓,你把这个画面想的清晰一点,比如那个老翁可以是身边的老人可以是姜子牙,反正你比较容易记住想起的人,这样以后想起这个人,你是不是脑子里就会突然想起这首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