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奇峰近九重,几回吾梦接仙踪;听暮鼓,警晨钟”,人生何处不相逢!”
品味着诗人罗春台的这首诗,决定这次重阳节去长阳天柱山登高祈福。
母亲年岁已高,平时旅行,有爬山的地方她都不愿意去。
但这次重阳节登高,早在半个月前她就有所准备了。
去过的人回来对她说,山太高太陡峭,年龄大的人不适合去。要她老人家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氛围,但不要去爬山。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老人家随我们一路同行。
早上7点钟出发,近三个小时的路程,用“山路十八弯”来形容那些曲折的道路再合适不过了。
到达山底,突然感觉到全身发冷,山里山外温差好大。拥堵的车辆、密集的香客早已将登山石阶挤得只剩一条缝隙了。
“天柱山”——又被称为中武当,始建于唐朝,是著名的道教胜地之一,与武当山南北辉映。以道教文化和险山幽谷为特色的朝拜旅游区。
这里海拔1400多米,常年云蒸雾绕,四季长流不涸,山顶三峰并列,直冲云霄。
一千多级的登山石阶上,挤满了密麻的人群。重阳节登高祈福,这个习俗由来已久。
“九九重阳,孝敬老人”,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浓浓深情。
上午九点举行了浓重道教还愿、祈福盛典法会,等到我扶着老人慢慢登上去的时候,排队领香的人已排起几条长队。
导游给我们每个人手里发了一柱香,当轮到我们去殿堂许愿的时候,这柱香也快燃完了。
我问导游,“为什么不是每个人手里发三柱香?”
旁边的游客抢着说:是给大家“一柱香”的时间静思,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仔细一想,倒有几分道理。
这场由湖北道教协会道长们举办盛大祈福仪式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仪式举行完了还给游客们发放了平安粥。
午后的天柱山,阳光普照,驱散了阵阵寒意。好多游客决定拉着索链登上山峰。
母亲留在喝粥的地方休息,我决定去挑战了一下自己,爬过半脚宽两层石阶时,抬头一望,山顶“三根石笋”耸立在云端。
天柱峰高:大约130米,三峰相距仅4米,两桥飞架三峰间,将山峰连接在一起,实为壮观,堪称“天下一绝”。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众山皆小,周围云绵雾漫,感觉自己置身于人间仙境。
“天柱山”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据说当年三百个石匠凿了三年才凿通这条朝山之路。
上山不易,下山更难,好多年轻人都在感叹,腿疼,很累。而身旁八十岁岁的母亲,竟然有如此好的体力和耐力,一直坚持下来。
我牵着她的手,一步一步慢慢退了下来,下山时感觉到两腿在发抖。
用了近一个小时,才回到山底。山底到处可见背着背篓的老人,他们的背筐里装满了山货和土特产。我们也买了不少。
由于时间赶,下午还要参观鲟龙养殖基地,没能在山顶拍照,有些不舍和遗憾。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重阳节也是最好的赏秋时节。回来的路上,沿途可见星星点点的野菊花,恣意的开放着,为节日平添了许多详和之意。
“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有多忙碌,都要常回家看看。
佳节又重阳,久久思亲浓。
我们不单单只是要传承这一文化,更应该多关注老人们情感需求;传递温暖,关爱老人。在外漂泊的儿女们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没有在身边陪伴,但应时常挂念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