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为计划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作用的?
你是否认为相比较按部就班地教条执行,还不如想到哪里做哪里?
你是否明明制定了各种计划,到头来还是无形中流产放弃?
就像很多人认为计划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特别是对于追求随性率真的人群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没有对于现实生活、工作有任何的规划和预设,自己所做的事情完全是外界地施加,和自己被动地接受。
这可能也是我们常听到的那部分声音:
“为什么我这么忙、很辛苦,却还是原地踏步没有进步”。
你可以观察身边那些优秀的人,或者最直接的就是你的领导,看看他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细心你会发现,作为管理者大多是相对有计划和安排的,有的人叫做战略,有的人说是格局布局,而通俗地讲就是你口中的计划。
你的领导是不是总是拿着各种清单、工作计划表,不管是在对个人的工作安排,还是在各种会议上传达和布置工作,依靠的都是那些量化、具体化和形象化的工作计划。
可能有人会说:
“这有什么用,还不是很多都是无法完成的”。
没错,好像很多计划没办法100%完成,但是一直是在接近最终的目标。就像巴菲特说过的:
“近似的正确,好过精确的错误”。
同样的道理,相比较把事情做的完美,不如把事情做成。
那部分不屑和无感计划的人,大概也许就是出于这种,即对于完美的偏执和对于自己的自信。
回头来看,在长期的时间维度,一件完整的事情看似从来没有完成,但是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也许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也只完成了80%,这也许是很多被取消的原因:
“结果没有100%”!
这正是很多人拒绝计划的原因,与其说他们不喜欢被自己设计的生活,不如说是自己没有接受自己完不成任务不完美形象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信誓旦旦定计划、定目标,而最后却总是陷入这样的死循环。这种完美和绝对的认知,和现实世界是相违背的,因为:
“现实是不完美的集合,以及永远在变得完美的途中”。
爬过山的人有这样的体验,站在山脚下的时候,总是会有种压迫感和恐惧感,自身对于舒适感的追求,总是让你定在原地,或者各种说辞而迟迟不敢行动。这就是来自于山这个巨大的客体,以及自身将要攀登和至顶,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或许有的人充满斗志和激情,卯着劲一股脑地向上冲,不去太关注那些沿途的风景诱惑,最终反而抵达了山顶。
王石是熟知的登山爱好者,他曾经就谈过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历。他讲到在还没开始攀登的前几个月,就要开始制定详实的攀登计划:
做哪些准备工作?
学习哪些登峰知识技能?
遇到雪崩的应急措施?
在什么阶段停下来休息?
休息多长时间?
同时还要控制自己对于外界的干扰,以及其他诱惑的抵制,以此保证自己的氧气供应量。
而也是这一系列的计划和条件预设,以及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执行,最终成功地登顶。
虽然所有可能的条件都会想到,但是还是会有各种突发情况是无法预知的。但就像阿图葛文德在《清单革命》中的观点:
“每件事情的达成,都是由每个关键事件组成”。
而这也是清单在现实中的运用,作为医生的他,清楚地描述为什么之前接生手术期间,手感染率和死亡率这么高,答案竟然是洗手这么一件简单的小事,这就是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术前术后洗手的原因。
书中还记录了各种医学中的不为人知的小事,而正是这些不被重视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医生来说,不管是具体的记录,还是个人大脑中那一套“清单”,都像是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而这也保证了尽可能少犯低级性的错误。
而回到登山的例子,之所以会在山脚下兴叹,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大的目标的无所适从和恐惧,其实没看到登顶这个目标下,是有一条条小路径构成的登山道路。直至登顶之后,回首来时的路,虽然有各种摔倒、伤害,但是这些只不过是登顶中的小障碍。
所以,同样的事情,普通人看到的总是大的计划、无法完成的,也就是要做的那个最终的结果,这是“单一的终点思维”。
而在高手眼中,这个大的计划和自己之间,早就出现了各种路径和线路。虽然也会恐惧,但这不正是常态,而要做的只不过是抬腿前进而已。
-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