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社区为中心,举办了一系列锻炼孩子领导力的活动,孩子的年龄主要在7岁到9岁之间。他们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近活动的一个主题是“让我来主办”:这个活动由发起的孩子承办一个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领域,然后发出邀请,参与的孩子每人交五元钱,以作为对承办人付出的回报和成本的覆盖。
活动的宗旨在于锻炼孩子设计活动的能力、演讲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其它的软实力。所以内容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这一期由我的孩子承办(男,八岁),他发起的主题是“奇怪的数学”,他自己准备了一个教学的过程和一些有趣的逻辑游戏。参加的孩子有五个女孩,三个男孩。孩子们一开始,会发出一些声音,比如“好无聊啊”、“好难啊”等,整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分散的注意力、小动作,当然,也有几个女孩非常认真的听,即使也感到无聊,但可以看出,她们尽量地用自律约束自己,我注意到,主持活动的人,基本上淡定地把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坚持下,绝大数孩子们最后都进入了状态。
坦白说,换成我,如果听到观众稍微负面的声音,会立刻调整自己的方向,尽量满足每个个体的需求,这样的做的结果很有可能会离自己最初的打算越来越远,而且这种随意的流动会耗费很多力气和能量。
事后,我会和孩子总结,说,我观察到你能做到下面几点:
1)你声音洪亮,讲解的内容清晰。
2)给每个小朋友自我介绍的机会。
3)你能不受干扰地完成自己最初设计的活动。
我问他,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他说,“当听众中有人做自己的事时,我无所谓,我还是要把我想做事完成。”
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有识人性的机会,当在另一面去观察和组织群体时,人会更加包容别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宽容自己(没有能力去满足每个人的想法)。随着这样的活动次数的增多,孩子们在识人的基础上,就慢慢琢磨,如何更好的管理、组织以人为主体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