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想课堂。
曾经听过一个这样的职场故事:A到单位工作快三年了,比她来的晚的同事陆续得到了升职的机会,她却原地不动,心里颇不是滋味。
终于有一天,她冒着被解雇的危险,找到领导理论。“领导,我有过迟到,早退或乱章违纪的现象吗?”。领导干脆地回答“没有”。
“那是单位对我有偏见吗?”领导先是一怔,继而说“当然没有。”“为什么比我资历浅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却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岗位上?”
领导一时语塞,然后笑笑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要不你先帮我处理一下?”“一家客户准备到单位来考察产品状况,你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何时过来。”领导说。
一刻钟后,她回到领导办公室。“联系到了吗?”领导问。“联系到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具体是下周几?”领导问。“这个我没细问。”“他们一行多少人。”“啊!您没问我这个啊!”“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
领导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B过来。B比A晚到单位一年,现在已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了。
B接到了与她刚才相同的任务。一会儿工功夫,B回来了。“哦,是这样的……” B答道:“他们是乘下周五下午3点的飞机,大约晚上6点钟到,他们一行5人,由王秘书带队,我跟他们说了,我单位会派人到机场迎接。”“另外,他们计划考察两天时间,具体行程到了以后双方再商榷。为了方便工作,我建议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国际酒店,如果您同意,房间明天我就提前预订。”“还有,下周天气预报有雨,我会随时和他们保持联系,一旦情况有变,我将随时向您汇报。”
A在一边看的脸不禁发红,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就退出了办公室。
我认为A更多的是没有B的这种意识,可能A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眼中一个很“听话”的好孩子: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从没有过主动想过我要干什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意识。
读故事,想课堂。我们应该怎样训练孩子们具有更多B类的意识和能力呢?
这是一节练习课。
孩子们在做第一题时,只是按照题目要求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涂完之后就赶紧坐端正,用小眼睛看着我,静静地等着我的表扬呢!我看着他们的小眼睛,说道,“老师知道大家都涂完了”故作停顿,“在涂的过程中或涂完之后,你还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呢?”因为我们在学习“十以内加减法”时,孩子们在看图时已经养成了“数一个,点一个”的习惯。这里的追问,只是唤起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为今天是一个新的单元“分类”的开始,可能部分孩子会认为“数一个,点一个”的习惯只是在“加减法”时应用。
很快就有孩子反应过来:“会飞的动物有5个,不会飞的动物也有5个。”赶紧表扬孩子的“也”用的好。表扬能激起积极的思考,一点不假,马上就有孩子接上了,“5=5,会飞的动物和不会飞的动物一样多。”这一下,孩子们都找到灵感了:“5+5=10”、“10-5=5”。
我补充道,“这道题是根据是否会飞把动物们分成了两类。”
第二题。我把题目读了一遍,孩子们就快速概括出“水果‘√’,蔬菜‘o’”。因为在学习第二单元“比较”时,“在重的下面画‘√’,在轻的下面画‘o’”,已经训练过孩子们如何选择题目要求中的重点:“重‘√’,轻‘o’。”
题意弄明白了,赶紧独立完成。听听孩子们完成后的交流。“蔬菜有4种,水果有4种。”“水果和蔬菜一样多。”“4+4=8,8-4=4.”“第一题和第二题都一样。”我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孩子在说什么,“老师没听明白,你能再解释一下吗?”“第一题会飞的动物和不会飞一样多,第二题水果和蔬菜一样多。”不仅能横向比较,还能纵向观察,此处应该有掌声。
接下来还有更精彩的呢!“老师我差一点出错了,第一个是水果,第二个是蔬菜,第三个是水果,第四个是蔬菜,我还以为是有规律的,一个水果一个蔬菜呢。”信息融合,尽管是差一点出错,但有这种意识就很了不起了。
一步步的训练,一点点的渗透,一定会唤起孩子们融合信息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