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的聪明与隆庆的无为

嘉靖,前期的英明睿治与后期的迷道宠佞形成鲜明对比。内忧外患是嘉靖朝中后期的真实写照。

嘉靖迷信道教后期望长生,迷信方士,宠幸佞臣,大事兴建,耗资巨费;朝廷日渐贪腐。

由于边事费迟,吞没军饷,造成兵变不断;禁断边贸,致使蒙古鞑靼不断冦边。“庚戌之变”,即是蒙古兵再次打到北京城下,面对如此凶险,嘉靖允诺恢复“通贡”(贸易)后,蒙古兵才在大肆劫掠后退去。

“嘉靖倭乱”是倭寇最严重的时期,他们当时也许想不到,“海禁”政策是倭乱的根源。虽然,最后在俞大猷,戚继光的带领下将倭寇最终消灭,却也造成沿海几十万人的伤亡,千里经济凋敝,民生困顿的后果。

嘉靖后期,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海瑞说,“嘉靖嘉靖,家家干净。”

嘉靖去世,隆庆帝朱载垕登基。因为长期不被被嘉靖重视,朱载垕养成了小心谨慎,仁义、静贞的性情。所以隆庆期间,他不愿做大的决策,不愿陷入矛盾争执之中。放手内阁处理政事,自己做了撒手掌柜。

但是隆庆做对了两年大事。一是“隆庆开关”,即解除海禁。此后海外贸易进入新时期。我们知道,这也是消除倭乱的最好手段。

一是开放“通贡互市”。放开了与蒙古鞑靼的贸易后,基本结束了明朝与蒙古鞑靼两百多年的兵戈战事。

可见,繁荣与和平需要开放与贸易。“闭关”只会加剧矛盾,激化冲突,害人害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