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诗人李白不仅仅作诗,还有词传世,最有名的就是《菩萨蛮》和《忆秦娥》。其实诗也好词也好,一开始都是可以入乐演唱的,所以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3首也可以说是词。不过李白的最有名的长短句《菩萨蛮》和《忆秦娥》有些争议,不能完全确定是李白的作品。虽然如此,这两首词对于后世的影响却非常大,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对李白词有过很高的评价。
一、《忆秦娥》与王国维评价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词一般都是言情的,现在说起词的分类,大多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两种。特别是早期的词多以婉约言情为主流,而李白的这首《忆秦娥》和一般的婉约词有些不同,王国维就有这样的评价: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二、气象与意象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数次提到过“气象”,例如他在诗评中评价唐人与宋朝人的诗作: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在其中的诗辩中提到: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后人把雄壮、浑厚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称之为盛唐气象。盛唐诗人的诗里洋溢着那个时代的所具有的豪情壮志,笔下描写的是壮丽的山河,雄伟的风光,一扫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塑所谓的“汉、魏风骨”。
李白的词里有这些意象:箫声、秦娥、月、柳色、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音尘、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其中秦娥、月、柳色是闺怨主题用的意象,这些并看不出什么“盛唐气象”。但是后面的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音尘、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景物逐渐阔大起来,一般的闺怨词很少用这些壮丽雄伟的形象,王国维就特别推崇这首词中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的这首词可以与柳永的一首《八声甘州》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的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情景交融,虽然写的是羁旅情怀,但是意象悲壮阔大,被苏轼称赞其佳句为"不减唐人高处"。
三、同是登高各有不同
王国维单独拈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并且解释到“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古读书人人最爱登高望远,目睹山河关阙而生沧海桑田之感,不是吟诗就是作赋,留下的千古名篇数不胜数。
无论是柳永的《八声甘州》还是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夏英公《喜迁莺》,其共同特点都是描写登高所见之景物。前半阕都是描写物象,后半阕抒发感情。但是表达的感情有些不同。
《忆秦娥》更像柳永的《八声甘州》,气象宏大却抒发的相思之情,《忆秦娥》胜在有今古沧桑之感。相对来说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的感情和景物更契合一些。《喜迁莺》更像改良后的宫体诗和花间词,晚清王闿运评价《春江花月夜》的一句话可以用到此处: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四、附范仲淹与夏英公词: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半阙景物是描写, 塞北的风光异于家乡。北雁南飞更无留恋,黄昏号角之中,远处层峦叠嶂,眼前只留下孤城落日。下半阙抒发了一种战士的孤独之感,秋霜满地羌管横吹,浊酒一杯故乡万里,因燕然未勒所以白发将军依然远守边关,夜里忽有所感洒下一滴思乡之泪 。
喜迁莺 夏竦 (宋)
霞散绮,月沈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在流。宫阙锁清秋。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夏竦的这首词不知道为什么王国维会把它与李白的《忆秦娥》放在一起对比,上半阙也是写景,也有河汉、清秋、宫阙、月、楼等意象,但是“差足继武”似乎配不上,“气象已不逮”确实如此。与王闿运说的“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也差得远。
结语
无论诗词,选取的物象与情怀如何相结合,最反映作者的风格和水平,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柳永表达自己的羁旅之思,范仲淹是有英雄报国的豪放之气,夏竦是宰相的富贵气象,而李白的词不仅气象宏大,更有今古沧桑之感。
诗词中的气象有时候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的气度与胸怀的体现,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