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干妈蛋炒饭
1.
我又和我母亲吵架了。
争吵好像是我们近来炒饭沟通的一种很普通很常见的方式了,往往一些很小的事也能让我们吵得不可开交。
吵着吵着我们就开始互相翻旧账,互相翻责怪。
我说她的毛病,她挑我的刺。那些怨怪的话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哪里疼,就往哪里戳。
好像我们不是母女,而是敌人。不把对方”刺死”、”痛死”,不甘心。
明明是世上最亲的人,却要这样的互相难为。
我很清楚这一切矛盾源头是什么,却毫无办法。
呐,就是“原生家庭”,近年这个新兴的名词。
从一知道了它,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我用它理直气壮的去反驳母亲。
每一次她都被反驳的哑口无言时。我竞心底有隐隐的成就感,可同时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自责与难过。
跟她争吵时,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这样,还不是都怪你。”
我把自己的痛苦与不幸都归于原生家庭,归于父母。
好像这样,我就能找到生活的出口。
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用的借口。
好像我现在过的一切的不如意,都是这源于个该死的东西。
我们母女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
和她打电话,总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每次要在打电话的时候,为了避免争吵,我都会做很长的心理准备。
在心底一直默默的暗暗告诉自己,心平气和,温柔点,千万不要发脾气。
可是往往没说几句,我们就莫名其妙吵起来,还越吵越凶。
挂了电话,我就开始哭。
明明不想这样,为什么变成会这样呢?
2
我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救赎的道路,开始读大量的心理学书,开始跟心理学老师聊这个问题。
直到有一天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了一段这样的话:“原生家庭,这两年如火如荼地吹遍神州大地,就像万能解药,能让人从任何角度和立场,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自卑,是因为打压式教育焦虑。
焦虑,是因为高要求教育。
内向,是因为强势教育。
混不吝,是因为缺乏关爱教育。
混不好,是因为没有健康人格教育。”
好像一切的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错。
我开始顿悟。
我们很容易犯的一个错,就是希望不活成父母的样子。
可终究步了父母的后尘。
3.
原生家庭已经很糟糕了。
我们不想继续这样下去了。
可为什么非要把怨怪与责骂的火力集中在爱我们的父母身上呢?
原生家庭就像是我们的根,无论我们从那里吸取了糟粕和精华,它都养活了我们的枝繁叶茂。
这份爱有时候可能不一定全对,但一定纯粹无私。
对于原生家庭,不要去歪曲理解,一知半解、片面解读或者说偷换概念似的为了来掩盖自己的问题。
把所有的罪过都归于它。
没有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是完美的。
作为个体,你自己不也是完美的。
记得有一次跟母亲争吵很厉害。最后她沉默了半响说“。。。。。。等你当了母亲,你就知道了。”
记得我当时信誓旦旦的反击“我不会像你这样呢?不做好准备,我绝不带一个新生命到这世上来。我会对它负责的。”
可是就算做好了准备。
我就能做一个好妈妈吗?比我的母亲做得好?
我不敢保证。
我甚至什么都不能保证。我的孩子将来不会埋怨我,像我曾经埋怨我母亲一样。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想。有些人什么都没有。怎么能怎么敢让一个生命降临到这世界上。
可涂磊老师说的一句话,一下子惊醒了我。
他说“这世界上有两件事是不需要做准备的,一是父母,二是结婚。”
我突然了悟。
原来这是他们第一次做父母啊。
4
一直很喜欢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爸爸》里一句台词,“在混蛋的爸爸也是爸爸”。
哪有天下不爱子女的父母。真要有,也只是少数吧。
小时候,你什么也不懂,你不会吃饭,她一勺勺喂你的时候,应该没有嫌弃过你吧?
她一点点手牵手把你养这么大。
现在你长大了。
你觉得你比父母懂得多,知道的道理多,读过的书多,那现在换你来,带他们看世界。
其实原生家庭并不可怕,每个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完美。
没什么大不了。
换一个方式去理解它,看它。
出路就找到了。
爱是最强大的武器,没有什么是它不能解决的。
他也许只是一向蛮横惯了,不知道怎么去表达对你的爱;他也许是真的以为这样对你好,才会要求你这样做。
尝试去理解父母,尝试去跟他们沟通,告诉他们,“爸妈,我知道你们是我为好,我也很爱你们。可是这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过的。我希望你们能理解。”
也许你只有告诉他们,你怎么想了,他们才会明白。啊,原来我的女儿(儿子)是这样想的啊。他们才会去理解你们啊。
你其实能感受到父母渴望和我们交流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焦虑。
你甚至会渐渐发现,他们其实没有想象中的冥顽不灵。
说到底,一切“逼婚”、“相亲”的病急乱投医,让你考公务员,进国企。都是他们对你将来的担心带来的无所适从。
这些在沟通和逐步建立信任的过程中会得到改善。
只有当你们的资讯对等,他们才能理解你所处的世界和时代,才能平心静气地跟你交流,试图来理解你。
不要把爱关在门外,敞开心扉,把门打开。其实一直以来,爱就在你身边。
其实不管是做父母还是做孩子,这都是我们一生必备的功课啊。我们都想把这个功课修成满分,可是事实告诉我们,不是那么容易的。相反,有时候我们越努力,做不好。
就像我很喜欢一位豆瓣作者说,“我不是父母期待的模样,但我希望他们依然爱我。”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或许,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介意他们无法成为理想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