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周二)股市收评。
一,究竟是谁在"中特估"里挖呀挖?
昨天(5月8日)"中特估"板块中的中国银行成了中国很行,它在历史上再一次罕见涨停,该股最为接近的三次涨停,随后A股都开启了牛市主升段,其中一次出现在2006年12月28日,然后2007年上证指数涨至6124点,另一次是2014年的11月11日,接着指数2015年涨到了5178点才见顶(下截图)。
这次又会咋样?那只有市场走出之后才知道。但是有一点必须要知道,一波大反弹行情往往始于中国银行的低位涨停,也死于中国银行的高位涨停(如上截图所示)。
其实昨天中国银行的涨停是与当天盘中一则小作文的影响分不开的,小作文称:国企PE低于1,就按照国有资产流失来处理。
该作文真不真实不知道,只知道除了银行板块,现在PB(银行的估值一般用市净率PB判断,而银行的PB通常跟净资产收益率ROE挂钩)低于1的国企还有很多,诸如港口、公路、地产等等(昨天港口和公路这两个板块已经略有表现了)。
另外市场绝大部分散户基本上不会参与类似银行板块这种巨无霸的潜伏,但机构,尤其是一些追求高股息分红的机构资金,在银行公布高分红之后,反而会尤其钟爱这个板块。
当然银行板块的异动与各大银行的降息也是分不开的,现有理财产品有浮动,还不一定能保本,况且理财收益较高的产品也只有3%多,但A股有很多银行股的股息率都在4%以上,“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成了新思维的理财方式。这个观点我在5月5日文章中也已经享过了(下截图)。
今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这一个月多里,“中特估”这个板块表现比较抢眼。
有很多公募″鸡精"在今年年初都割了前几年人见人爱抱团炒作的新能源、白酒或医药板块转战了AI人工智能,并没有去买“中特估”。
再从最新公布的2023年一季报,B向资金也基本上没有呆在里面,因为在它们的认知里,“中特估”的股票基本上都带有H股,同样都是分红,去买港股″中特估"不是更便宜更划算吗?那为什么要买A股比较贵的"中特估"?既然这两个资金大佬都没看中它,那看中它的会不会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养老保障“鸡精",因为它也很爱买股息率高的股票,无人问津的大蓝筹更是它的最爱。
二,截止至5月8日,两市融资余额增加了56.74亿。说明昨天那种虚涨指数的行情,还是把不少融资客诱骗进来了。如果今天盘中这些融资客没有及时出局,收盘估计又惨了。
三,B向资金今天上午一度净流出25.58亿。下午收盘反而净流入了9.83亿,相当于当天回流了35.41亿,这个高抛低吸做的极为漂亮。目前它已经是连续第3个交易日净买入了。
四,昨天(5月8日)在收评文章写到3400.18点会马上被再次刷新(下截图)。
今天上证指数果然又刷出新高,盘中最高已冲至3418.95点,不过收盘3400点整数关又一次得而复失。
到今天收盘为止,我仍然保持上述的观点即:
从上证指数的角度来看,近期大盘的任务就是要尝试突破去年7月5日3424.84点这个“光明顶”(今天最高已到3418.95点,仅有一步之遥了),也只有站上并且有效站稳在3424.84点之上后,大盘进一步向上的空间才会打开,A股结构性牛市的下半场才能够确立。不过要想有效突破这"光明顶",不仅有难度,而且难度还不小。
五,今天两市高达五分之四以上股票收出绿盘,仅24只股票涨停,却有72只跌停(包含ST股),这种股灾式牛市的行情简直是让人很无语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任何操作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