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暑期档电影《我不是药神》大火,票房超过30亿。按一张电影票30元来算,观影人数也超过了1亿。这部现象级电影取材于关乎每个人的话题:生重病。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面对的话题,出生是幸福的,大家笑着你哭着,来到这个世界;自然老去也是幸福的,在经历过生活的酸甜苦辣、成家立业儿孙满堂后没有病痛地老去是被人羡慕的;死是每个人必将走向的终点,帝王将相也不例外;
唯独病,是每个人都唯恐避之不及的;小病还好,甚至小病还怡情,享受被亲人无微不至照顾的快乐;而大病,除了生病人遭受到的身体上的摧残外,很可能会拖垮一个普通家庭,最后人财两空。
然而这又是一个人必须面对的话题,从朋友圈中不时就会出现的筹款信息也能知道大病对于普通的家庭都是沉重的负担。
病人承受巨大的身体的精神痛苦,家人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精神痛苦。在病中,也少有病人能够有精神和信念把病后对生命的思考写下来;而本书的作者却做到了。这是她对自己的反思,也是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最后的贡献。
“绝少人会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得癌症,更少人会在查出癌症时癌症已经转移到全身,剩下没有几个可以在这绝症下苟延残喘,而苟延残喘的几个人难能有这个情致来“我手写我心”。所以我自认为我写的这些文字可能是孤本。我不知道以哪条主线去叙事,所以可能看起来让大家感觉文字凌乱、思路迷绕,那么就原谅我这个让是四次化疗打傻了的脑袋吧。可能我写出来的东西让大家看起来不舒服,因为毕竟我不是在描述香花环绕的美好。”
开始写读书笔记后,一直想提笔写这本书,却一直没有提笔的勇气,因为这是一本太“疼痛”太真实的书,痛到不忍心下笔去写。
“后来,一天两次骨髓穿刺。骨髓穿刺其实对我来说,并算不上疼痛,光头在旁边陪我,面壁而不忍再看,妈妈也已经濒临精神崩溃边缘。”
“我的痛苦在于,当时破骨细胞已经在躯壳里密布,身体容不得一点触碰,碰了,真的就会晕死过去。那种痛不是因为骨髓穿刺,而是来源于癌细胞分分秒秒都在啃噬骨头。”
“我还是没有哭,不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痛得想不起来哭,那个时候,只能用尽全力顶着。如果稍微分神,我就会痛得昏厥。我不想家人看到我的痛苦。”
然后这又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是作者在临去世之前对生命赤裸裸地剖析,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直面的现实。因此本周下定决心写出来,如果只有一本书我可以推荐给你,那一定是这本关于生命思考的书。
我之前在微信朋里友圈里也看过关于于娟的文章,因为她是留学女博士,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但年纪轻轻却患上了乳腺癌,她的身份和她的年龄以及她在微博上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反思让她很快在微博上和朋友圈中火了起来,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得了癌症,因此类似于“于娟的忠告”、“为啥是我得癌症”等标题火遍朋友圈,我当时看到的也是这样的内容。
然后当我真正读完全书以后,才发生这点生活的忠告只是书中最细枝末节的地方;而她关于生命的感悟却很少提及;如果从这本书中只是得到了一些关于生活方式的忠告而忽略了于娟关于生命的忠告,那无异于买椟还珠,把最有价值的部分忽略了。
在于娟的好友郑培源为本书做的序《老于的森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很怕媒体把于娟的故事解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得出譬如”晚睡导致癌症,大家一起早睡”的速食结论。在我的心里,老于和她的文字关系到癌症和养生,更关乎灵魂和思想。在生命的最后五个月,老于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最心痛的地方在于:这个女子剥去了凡常所欲的一切,最后所欲的还是那片几乎是遥不可及的“挪威的森林”。
全书共分六大部分:
序(周国平)
序 老于的森林
第一部分:无畏施
第二部分:病中记
第三部分:写给我的宝贝
第四部分:故乡
第五部分:在挪威
第六部分:生为女人
后记 赵斌元
读完全书后,发现最核心的就是前两部分,由于第一部分不是按照时间顺序写成,而第二部分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写,建议大家先读第二部分,再读第一部分,读下来思路会更加清晰;后四部分是杂记,可作为对作者生平的补充了解材料。被媒体解读最多的是在第一部分的第13篇“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学术报告这篇。几乎是全文照搬下来;而全书最精华的内容其实散落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各处,我会整理其中一二;但非通读全书不能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苦心。她是在生命的最后把自己赤裸裸地展示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几乎是苦口婆心的姿态告诉大家生命的真谛。文末是她的丈夫赵斌元写的后记,不胜唏嘘,感慨万千。
书中给我最大震撼的是两部分:
一、第二部分第9篇:我的2010(9)
开头这样写道:
我曾经一度犹豫是不是把下面的文字写下来,因为我将要写下来的经历,充分暴露了我和光头对医学科技的无知,对自我判断的偏执,对求生的贪欲,希望癌症一招搞定三个月痊愈的偷懒。然而,我想,若是不写出来分享给世人,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受骗,被谋财,被害命,会有更多的人不知道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猛虎苛政,甚至不是日本地震,而是人心,识破让人心惊胆破的人心。
这一篇讲述了病中于娟和他的老公上当受骗的经历。正常人就算受骗了,也很难有勇气开诚布公地把受骗经历写下来,因为大家都不想被别人认为是傻子。
而在生命的最后,于娟已经抛去名利,只为给世人“无畏施”。何况她和老公还都是博士,还是相信了这样的骗局。被谋财,几乎被害命。我相信遭遇骗局的肯定不止是和于娟一同去的三人,但写下来的估计寥寥无几。
在治疗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于娟的病友刘姐的妈妈打听到杨神医可以治癌症,刘姐妈妈的一个朋友陈圆圆就在杨神医的治疗下癌症完全痊愈了。刚开始他们也保持怀疑的态度,刘姐的丈夫张哥特意开车走访了杨神医和陈圆圆介绍的几个病人,看样子好像是那么回事。两家人就信了。
杨神医的理念是:饥饿疗法加中医治疗。饮食只有葡萄、芋艿;配上喝中药。正常人来看这样的疗法,简直可以要了病人的命;而病急乱投医,只要有欲望,就会被蒙蔽。治疗的地点是在黄山深处的农村,山好水好,但光开车从上海过去都需要一天的时间。一个月的治疗费是3万5.怀着对求生的渴望,于娟和刘姐还有另一位病友就去了杨神医指定的小村庄,有个叫李忽悠的负责他们的饮食。李忽悠的所作所为罄竹难书,他供给病人的葡萄是很差很差脱落吊串的葡萄,芋艿是很差很差发黄发芽了的芋艿。
做过十次化疗的人两个月内不吃一粒米一滴油,只能吃坏的了芋艿和葡萄。而当他们逐渐开始呕吐、口吐白沫、肠胃绞痛、甚至吐血,杨神医他们都说是正常反应,是在把癌症病毒往外排。最后,上山的三个人里只有于娟活着下山,其他两个人都去世了。而在生命的最后,他们是被骗子饿死的。
原本上黄山是为了求生,没有想到险些下了黄泉赴死。从黄山回来,癌细胞已经多发转移,沁肺入肝,整副骨架惨不忍睹。
于娟写道:“同志们,请围观真正的愚昧——我,我,我!请围观我的黄山受骗记。我是周身满目疮痍的晚期病人,同时我是昏头昏脑上当受骗的典范。切记切记不要走我走过的路。
第一部分第九篇 无畏施反被无畏施
“病后养病,为求内心的柔尽清平,开始看一些宗教散书,包括佛学禅理。零星知道布施有三:财施法施无畏施。
于财施,我俨然是被施者。法施暂且还无余心力,因为我只是刚刚开始尝试了解的阶段。而无畏施,我想,我总是可以做无畏施的吧。但凡身处困境的人,看到我的处境便会从内心深处泌出一种小巫见大巫的甜,从而觉得自己的苦不算什么,自己的痛也不算什么,自己正在经历的那些如山挫折其实无非蚁丘而已。
我很愿意做无畏施,因为无畏施不会让我现实更痛苦,反而会带来很多精神的欣慰和安悦,同为世人,若是有人从我这份罪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苦也算没有白痛。”
这章里讲到了于娟在挪威读书时认识的一个朋友梅,也是一个博士,然而也是命运捉弄,患上了胸腺癌。同在上海治疗。于娟情况稍微好一些后就决定去医院看梅,她要去给老哥做无畏施,别人说千句都抵不上她去见梅老哥一面。
于娟的文字太精彩,下面的文字直接摘抄:
“似乎很多人都不会料想到我和梅两个人见面的反应。我们哈哈大笑,同时翘大拇指给对方:“没事,咱挺得住!”也许更多人会对我们接下来的对话喷饭,万水千山只等闲,但是如此对癌症死神只等闲的两个极品,居然在监护器呼吸机林立的房间里讲笑话。
更多人不会明白,我们两个的谈笑深处埋藏着多少不能言表的无声叹息。上一次见面,我和梅两个事多么风华正茂,像振翅云霄的鹰隼,挥着翅膀相约下次的冲天。这次的重逢,是灰头土脸被命运按在尘土里依然微笑的土鸡之间的问候。
然而,谁又在乎做鹰隼还是土鸡?我和梅曾经都以为幸福一定是要飞到云端才能得到,一剑在手快意恩仇,殊不知泥土里才是真正踏实、坦然、温暖的幸福。我们一个躺在病床上,一个坐在轮椅上,却笑得比以往更加幸福和舒展。最真实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体味着最真实最质朴的来自内心的温软。
浮云里,看到的只有浮云。而浮云仅仅是浮云。
“其实我写这些,只想告诉所有人: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失恋也好、事业失败也好、婚姻破裂也好,哪怕得绝症也好,神马都是浮云。我不太喜欢尼采,但是我喜欢他那句——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
我读过的书不算多,也不算少,然而没有哪本书像这本书一样经常在我脑海里回味。时不时,这本书就会跳进我的脑海,引发我的思索。我和先生偶尔讨论着等孩子长大了,要在万绿园附近买套大房子,这本书就会跳出来提醒我:不要为所谓的大房子而奋斗,去关心当下的生活,经常给父母打打电话,买些衣服食物;周末带孩子出去玩,给家人做一桌子好吃的;偶尔邀请朋友来家里吃家常菜;简单的幸福最是长久。愿大家都能珍惜身边的小幸福,珍惜健康的身体;活在当下,活在最真实最温暖的平凡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