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培养出有参与感的粉丝。
小米的手机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本质是一台小电脑,这种产品具有足够的空间让消费者体现自己的个性,并分享自己的个性玩法引起大家的认同。比如手机可以设置桌面、屏保,下载各种APP,玩法太多太多了。
假如你的产品是一台普通的微波炉,请问你想怎样让粉丝制造出参与感?其实微波炉还不是最惨的,至少还能分享做菜的攻略,可能性还是很多的,但是洗衣机和冰箱呢?
1.产品稀缺时期——功能型消费;
2.消费文化时期——品牌型消费;
3.个性至上时期——体验型消费。
小米认为现在的消费者进入了更高的阶段,希望能参与到自己喜欢的品牌的发展中来,他把这叫作“参与式消费”。
按黎万强的说法,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构建参与感的三大战略是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在具体战术上是策划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 扩展思考
这些观点很新鲜,也发人思考。不过我看了以后,想给很多做参与感的朋友泼一桶冷水:做参与感,小米行,你不行!
作为一个自认为早就深入研究了小米模式,并一直在努力学习小米模式的人,我对雷军提出的“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字诀做了以下分析,如有不妥,欢迎探讨。
首先,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培养出有参与感的粉丝。
小米的手机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本质是一台小电脑,这种产品具有足够的空间让消费者体现自己的个性,并分享自己的个性玩法引起大家的认同。比如手机可以设置桌面、屏保,下载各种APP,玩法太多太多了。
假如你的产品是一台普通的微波炉,请问你想怎样让粉丝制造出参与感?其实微波炉还不是最惨的,至少还能分享做菜的攻略,可能性还是很多的,但是洗衣机和冰箱呢?
拥有能够诱发参与感的产品,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化妆品能做参与感营销吗?有的有希望,有的很难。更多是玩品牌轰炸或社交口碑传播。
杜蕾斯的卖萌互动营销算小米式的参与感吗?我看也不是,但人家至少在努力做一个有个性的品牌。
我觉得杜蕾斯这么努力,也很难成为小米的原因,就是它的产品本身很难有太多使用内涵,只能靠话题吸引粉丝热爱这个品牌的形象设计,而不是靠参与感。杜蕾斯的微博内容更多也是靠团队运营,来自网络奉献的目前还不够多吧?
这么说起来,我觉得目前能打造出参与感的产品并不多,简单说,如果一个产品自己能形成一个论坛进行交流讨论,那么这个产品就可能具有培养参与感粉丝的机会。这样的产品,似乎是汽车、电脑、手机、相机、各种工具软件……
做爆品,前提是做一个好单品。做一个好单品,前提是这个单品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不同人的想象力。
所以在很多行业,不得不搞细分市场,比如空调,各种规格,各种马力,各种外形,你没有办法简单做单品。因为空调目前并不是智能商品,无法去做一款产品打天下。产品线一长,只能简单做赔本价格战的爆品,而不是玩粉丝营销的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