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02中西医结合式的人生/自造人生观

十行采集:

1.人体被划分得越来越细,科室也越来越多,轴长仅24毫米的小小眼睛,也被划成八个亚科——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斜弱视、葡萄膜炎、神经眼、眼眶病、眼外伤。

2.如果说基于现代科学的西医就是奔跑的野马,那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原则、扶正祛邪原则,实应为穿过马鼻的缰绳。西医重“术”,中医重“道”。

3.倘若价值感伴随着破除“神秘信仰”的进程(即祛魅),也一同消失的话,便会形成一种隐形的空心病,人们习惯性的做法便是以物质享受进行欲望填补。但这种短暂的享乐,无法实现精神上的充盈。

4.是否需要解决价值观的问题,关系到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人”的问题。如果只按照西医的做法,埋头成匠,眼里只有树木,不见森林,抛弃独立思考的精神,恐怕不能称为独立的人。

5.所谓中西医结合式的人生,指的就是用较长期的目标去驾驭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片段。

用厚实的剑柄握锋利的剑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人会变得主动、充满阳光,如同在天堂做事。

否则,做同样的事情,总觉得被牵着鼻子走,会充满“僵尸感”和“死肉感”,被动且无奈,如同身在地狱。

6.如果说医学主要是治疗身体、心理疾病的学科,那么有一种“病”是医学束手无策的——困惑。

在这样一个祛魅的年代,人们需要一个自己发掘出来且长期适合自己的人生观。

7.自造人生观和精准医学的发展原因,应是类似的。

精准医学源于个性化治疗的需要;同理,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影响人生观的因素也有很多,包括基因、原生家庭、相貌和家庭财富等。

8.自造人生观应是有迹可循的、各有千秋的、层层深入的。

相信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窥镜,看见属于自己的星空和北斗星,带领自己走出困惑沼泽。

9.献给所有经受过、忍耐过,但终究没有挺过苦难与失能的人——你们教会了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凯博文医生

10.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境界从低到高依次分为四种:一自然境界、二功利境界、三道德境界、四天地境界(哲学境界)。

从境界一到二,主要靠勤奋;从境界二到三,主要靠勇敢;从境界三到四,主要靠智慧,能意识到自身的认知局限。


一行精华:

中西医结合式的人生,就是用较长期的目标去驾驭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片段。

在这样一个祛魅的年代,人们需要一个自己发掘出来且长期适合自己的人生观。


触动,反思,改变:

1.很感叹作者对中医和西医的认知,在这个中医日渐式微,不断被抹黑的时代,能够坚持认为西医重“术”,中医重“道”,也需要莫大的勇气。

2.“道”比“术”其实高了一个层次,这也符合“人生观”相比“生活方式”的层次关系。

在这个理想信仰日渐缺失的时代,各种急功近利的“术”大行其道,真正的“道”却越来越乏人问津了。

3.中国人的信仰历来以灵为先,不管是哪路神仙,你要能帮我解决问题,才能香火繁盛。这先天就带着急功近利的隐患。

因此,一个大一统的信仰很难在我们这个社会推广并传承。而作者提出自造人生观,我倒觉得蛮符合中国人的实际的。

高层次的“道”还是需要存在的,哪怕以灵为先,各行其“道”,总比只追求“术”的奇技淫巧来的好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