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晨曦
同事造访,面露憾色,究其原委,道出一段苦衷:如今这孩子,只知享受,不愿吃苦,你给他讲两句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道理,他不是无动于衷,便是呛你一顿……
是啊,如今,餐桌上的菜肴,甜、酸、咸、辣皆备,唯独缺苦。五味不全,会影响味觉健康和食欲正常。生活好了,人们有时忘记了苦。人,还是需要吃点苦的。
一位哲人说过:老年遭受艰难困苦是不幸的,少年未经艰难困苦也是不幸的。
我这人老相,刚过不惑之年,额头眼角已有不少皱纹。同事们常对我说,你这人一看就能吃苦。
其实,能吃苦谈不上其实,能吃苦谈不上,倒是吃过一些苦。在那历史痉挛的岁月里,生活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属于所谓“伤痕的一代”。理想的破灭,家庭的不幸,插队的艰苦,求学的辛酸,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实是一言难尽,不堪回首!当我遇到不幸和挫折感到愤懑、压抑、孤独、痛苦时,我首先极力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紧张的劳作和有规律的学习来排遣痛苦和其他杂念,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使生活的重荷砥砺了我的意志,开拓了我的政治视野,使我得到了足以排解生活中不幸的欢乐。
生命短促,要不断苛求。这“苛求”二字,便是“苦”的另一种解释,即刻苦、勤奋。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只读了两年书,才10岁,就独自谋生,先后进鞋店和绘图师家里当学徒,在轮船上做小工,在面包坊和杂货店当伙计,还当过看门人和“跑龙套”的演员。在流浪生活中,他跟书交上了朋友。劳累了一天,他常常在烛光下贪婪地读书。经过“痛苦”的磨难,高尔基终于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家的道路。
清末文人王国维说过一段名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此第三境也。”
古人曾以这样的诗句勉励自己,勤奋学习,今天,我们各行各业的同志更需要这种精神,都应为改革开放和四化大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99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