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可惜呀!孔子追思颜回说,我只见他进步,从来没见他停滞不前!
人们要么是资质禀赋有限,想进步,却没有那能力,感到困难,就半途而废,停下来了;
要么是立志不专,意志不坚定,立志快,行动也快,可对结果的期望太迫切,不能马上看到效果,就唯恐白费功夫放弃了。
所以能进步难,进而不止,永不放弃,更难!唯有颜回能勇往直前,日日不断,每天都往前进!
孔子还说过颜回:“不迁怒,不贰过。”为这件事生气,不把气撒到别的地方。犯过的错误,绝不犯第二遍。
学习进步的道理,全在这几句话里了,就是坚持不懈,日日不断之功。最高的效率,就是不返工,最快的进步,就是只进不退,把每一天每一点进步都保持住。
赋能王张胜萍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我们还是先来温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子涵篇》的第20章
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就是孔子说,能够听我教导而不懒惰,始终毫不懈怠的人只有颜回一个呀。
这是对颜回的极大肯定,说他能够听老师的话,并且照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懒惰,不懈怠。
怎么不懈怠呢?就是能够全神贯注,贯注全神。听的时候,看的时候,唯恐错过了一句话,唯恐漏了一个字,因为知道老师讲的价值所在,都是精髓。
许多人之所以听老师讲话会走神,是因为不知道价值所在,觉得好像也没什么呀,没什么新东西啊,都讲过多少遍了。
讲过多少遍的东西,你就真明白了吗?就真会了吗?真照做了吗?真出成绩了吗?恐怕没有。
颜回就能做到这一点,全神贯注,毫不懈怠,那他一个是能够融会贯通,子贡说他是“闻一以知十”啊,他能把老师现在讲的和以前讲的、学习过的,体会过的,全联系起起来,学习精进,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另外一个,就是能够切己体察,做了吗?做到了吗?还能不能做得更好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所以孔子特别喜欢颜回,提起他就赞不绝口。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的这一章依然是赞美颜回的,还是孔子亲口说的。
说起来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只要不是同一句话,只要不是同一个字词,它一定有其独特的意义所在,就是说,几句话之间可能有共性,但一定也有个性。
我们还是先来看第21章的原文。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就是孔子追思颜渊,这里面的颜渊就确认他已经没了,去世了,对他的一种感叹。
可惜提起颜回,孔子就是唉声叹气,为什么呢?因为他实在是太爱颜回了。颜回在他面前真的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甚至比自己亲儿子还亲,因为儿子传的是他的血统,而颜回传的是他的道统。
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孔门十哲里面,最能够体会孔老夫子意思的,最懂孔老夫子的,最应该传他衣钵的,就是颜回。
比如我们知道,禅宗,就是佛教的禅宗,五祖弘忍底下好多弟子,他要传衣钵,其中一个是神秀,一个是慧能,都很优秀。
那他把衣钵传给了谁啊?慧能!因为慧能最得禅宗真意,最能够把禅宗发扬光大。
颜回对于孔子来讲,就具有这样的地位,如果颜回不是早早的就没了,三十一二就死了,那么能继承他的必然是颜回。
所以孔子就特别的痛惜,多次说,天丧予,天丧予啊!就是天要惩罚我吗?天要灭了我们这个道统的传承吗!
这里为什么孔子叹气呢?下面说了,“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就是我看他从来都是在前进的路上,每天都看到他在进步,在成长,从来没有停下过脚步。
不得了啊,战友们!从不停止,从不懈怠,非常非常的不容易。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话叫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这是最通俗的说法了,但是有几位能够做到呢?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在成长,我立下了一个志,我就孜孜以求。不因为没有看到结果而灰心,不因为一时没有得到果实而放弃呢!
咱先谈一谈,为什么很多人不能一直进步的原因。
一个是资质禀赋有限,想进步,没有那个能力。做的时候特别的痛苦,很困难!实在是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没有看到任何希望,只能半途而废停下来了。
比如说,我就没有弹琴唱歌什么的天赋,也不是小时候没有唱过歌,也不是弹琴也没有接触过,没有吹过笛子,可怎么着也不是个事儿!
干脆我就不在这上努力了,因为这不是我要学的东西。就是兴趣也不在这里,也带不来什么真正的好处,就放弃啦。
那另外一种就是立志不专,意志不坚定,看什么,都觉得好。
立志也快,行动也快,可就是对结果的期望太迫切,恨不得刚刚想做这个事,刚开始做就想得到结果。
就比如说我们前面说的,想堆一座山,我们往地上放了一筐土,恨不得这一筐土就把一座山堆成了。可是一筐两筐、三筐五筐,还是一堆土,与心中想象那个山相距甚远,觉得这猴年马月才能行,太困难了,看不到希望!那么费功夫,我的青春那么宝贵,可不能浪费了。赶紧看看有什么捷径,有什么好的赚钱门路,就停了!
结果,又看到另外一个,挺好。有的人做的不错,成功了,很风光,成了什么什么IP,赚了多少钱,心向往之,然后又开始立志、行动、没有看到成果、放弃,就步入了这种恶性循环。
有没有?我们的战友之中,有没有这种情况,我相信很多呀!对什么都感兴趣,也都能有所行动,就是放弃的特别快,有句话说得好,叫翻脸比翻书还快,那我们放弃比翻脸还快。
这种事儿不但有,还不少,这就应了一句话叫“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
大家看到区别了没有?一个常,是常常的意思,整天看他立志,就没有看到他有什么结果。
有志之人,他立的是长志,一个志向立下去,我就为之锲而不舍,孜孜以求。
他允许自己一时看不到结果,他能够享受过程。
比如说我们种庄稼,我们要先犁地,把地翻一翻,弄平整了,弄软和了,然后我们把种子种在地里,给它一点时间,给他适宜的温度、空气、水和阳光,让它先发芽,然后长出小幼苗。
看着它一点一点的成长,给它该施水的施水,该施肥的施肥,该除草的除草,该打虫的打虫。
来风了,看有没有刮倒,给它扶起来;水多了,看有没有被淹着,把水放一放;干旱了,赶紧给它浇点水,精心的去呵护它。给它时间,给它空间,默默地耕耘,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到这个季节了,你比如说我们种一棵麦子,在秋冬季节之前,就这附近的时候开始种下来,长出苗来,经过一个冬天,它好像是没怎么长,但过了年开了春儿,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蓬勃发展了,最后开花、结果、收成,它有一个过程。
就这么着一天一天,有的时候你看到成长,有的时候你看不到成长,不过你看到看不到它都在成长,最后自然而然的,就有了果实。
那大家可能说,我知道啊,麦子也就是半年时间,最多180天,或者说种一棵树10年就能成材,我知道啊!可是我干这个,我没有确定性啊,我不知道我一定能不能成啊!
是的,正是由于有这一份不确定性,所以大部分人都会很聪明地放弃,觉得自己不行嘛,遥遥无期嘛,我就放弃了,停了。
而你真正的去换个位来思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样时间长了,一滴水那么柔软,石头都能被水击穿,坚持的力量有多大呀?!如果你能够每日都精进,天天去钻研,怎么就不能成功呢?
这个道理,如果大家真的是懂了,而不是停留在表面,那么你就选定一个方向,就天天在这上下工夫就好了,努力的人可能很快就能够达他想要的目标。
我们不够聪明,没关系,我们慢一点,他一个月,我们一年好不好?他一年,我们三年,成不成?他三年,我们五年,好不好?十年行不行?可以的呀!
当你真正有这种心态,能够沉下心去做事,安安稳稳的投入精力,进入心流状态来做事的时候,你的进步是超乎想象的,真的是超乎想象的!
可惜那么浅显的道理,进而不止,永不放弃,勇往直前,日日不断,每天都在向前进,孔子的那么多弟子里面,只有颜回真正做到了。
那么,颜回为什么能够做到呢?
就是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功利心,说我学习就是出来为了当官的,我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多挣点薪水,而是专心致志地向他的老师孔子一样,求道传道的。
我们多次说过,孔子他一生的追求不是做官,当然他渴望通过做官来施展自己的抱负;也不是发财,当然他也需要一些财物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他把文化传承作为己任,想把尧舜禹汤以来的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
他一直说要“克己复礼”,一直说“仁”, 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其实就是想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是“仁”,能够亲亲而爱人,能够由此而爱物,由此天下太平,万物和谐,共生共长。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大志,他才晚年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教育上,整理文献,才有了《六经》,才让中华文化在孔子那个时候有了大成。
那颜回也和孔子一样,有志于此,每天帮助老师去做工作。大家想一想,那么好的学生没了,孔子能不伤心吗?
我们知道,孔子还说过颜回,“不迁怒,不二过”,就是为了这件事生气,就把生气撒到别的地方;犯过一次的错误,就不再犯第二次。什么概念啊?咱有几个人能做到啊?没有啊!颜回可以啊!
所以孔子提到颜回,就伤心不已,为他感到可惜。
今天这一章说的就是,我从来都看到他不断的在前进,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的学生还有吗?再来一沓,哈哈。
好了,今天这一章就解读到这里了,明天这一章应该还是与他有关系,根据上下文,说的应该还是他。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具体什么意思呢?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