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家里通视频电话,姨妈很骄傲地同我分享着妹妹今年读的课外书:光是在喜马拉雅上听完的就有一百多本,家里也在不停地买书给她看,而其中犹以历史书籍为重。
我听到以后不禁有些自愧不如,实话来说我看的书并不多,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前还经常去图书馆租书回来看,上了高中以后,三年读的书不过几本,所以总有肚子里没有墨水的空乏感,现在看到妹妹如此嗜书,还是发自内心为她高兴的。
越往后,喜欢读书就是一种越来越难能可贵的品质,因为对于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可以替代纸质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部手机,就可以包含小说、游戏、综艺以及短视频等等海量的娱乐资源,而这当中绝大多数给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碎片化和快餐化,很多同龄人的日常消遣就在抖音快手里几十秒到几分钟不等的短视频里泡着,看的时候笑得合不拢嘴,看完以后其实也没啥收获,不过是图了一时的快感和眼福,等到了深夜,回想起自己碌碌无为的生活又开始感慨人生。
我以前也刷过一段时间的抖音,每次刷完以后都感觉自己的身体像是被抽空了一样,一没精神二无动力,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好了,后来索性就删除了抖音,再没碰过。
现在我每天看视频的时间,大多都是早起去食堂吃早饭的那段空隙,十几分钟的时间,足够我看一部小的历史解说或者热点现象评析了,每天看一点,虽说没有一下子变得学识渊博,但是至少某种程度上算是开阔了眼界。
看书也好,看观点评析也好,实质上是推动思想的碰撞,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up主为什么这么说,这都是促进人思考的过程,在欣赏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就会卷入思考的漩涡当中,难以自拔。
短视频、网络小说可以为我们带来即时的快感,但是它是不长久的、碎片化的乃至于是放纵式的快乐,这样的快乐缺乏内涵,它能够让你哈哈大笑,但是谁都知道那其实没啥营养,所以浅尝即可,不应过度沉迷。
而看一些意义深刻的文章和视频,可能起初觉得很枯燥,离自己很遥远,但是这些事件背后的却规律一直在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深度思考以后,才不难发现,过去的历史也好,眼下的政治、娱乐圈事件也好,其实都是人性的产物,揣摩这背后的意义,是一件虽然困难但却让人上瘾的事,它不仅是教我们识人,更是教我们识己,让自己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随波逐流的人往往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肤浅的思维大概都停留在一个高度,而有趣的灵魂,却在各自的内心开出了光彩幻人的各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