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些坏习惯,抽烟喝酒、懒惰、强迫症、拖延症等等。难道我们不知道这样不好吗?当然不是。可是为什么就是改不了呢?有些也许真是本性使然,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没有好方法。特别是在强迫他人改掉坏习惯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些误区,反而加剧了对方的抵触情绪。经常听到同事聊天:我们家那XXX,不学好,嘴皮子都磨破了还是不听,怎么办呀?给出个主意吧。
要出主意,先得知道我们错在哪?
先看看我们是不是这么做的。比如说,我们劝别人早睡,好说歹说掰开揉碎把道理讲得不能再明白了,对方也发誓从明天起开始早睡,结果一不小心又晚睡了,于是我们加重语气表示生气和失望的情绪,责怪对方没有毅力,要他们赌咒发誓下不为例。结果,发誓有用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破罐子破摔,顺便把双方的关系也摔破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把主要精力花在说这件事不好上本来就有问题。坏习惯之所以难改,不是因为对方不知道,而是知道了却改不掉,所以就形成了一套自我合理化的说法。不信我们随便问一问晚睡族,每个人都能给自己找到一大堆理由,证明晚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越是强调,人家越有逆反心理,我们又不是医生,真要辩论起来,还不一定谁吃亏呢?
其次,就算对方真的有心改正,通过赌咒发誓,也会增加他的心理压力,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做法。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万一犯戒,想起当时说了那么重的话,他们就只能是破罐破摔了。很多赌徒都说过再赌博就剁手这样的话,结果当时发得誓越狠,犯戒过后堕落的越彻底。反正我是个没毅力的人,干脆别折腾了,就这样吧。
所以,要劝人改正错误,就得采用正确的方法,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承诺要具体。越能落到实处,越细化越好。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这样一段话:改掉坏习惯,就像把猫从楼上弄到楼下去,你不能把它直接从楼上扔下去,而应该将它一步步引到楼下去。我们经常定下类似“不减肥成功,我就去死”这样的目标,这样的承诺我们根本不会当真,一旦破例,我们很容易自暴自弃。如果把目标改为“每三天就去跑步一次”,这样的承诺更真实、可执行、结果也可衡量。在这个例子中“不减肥成功,我就去死”相当于是把猫直接扔下楼,你越扔它抓的越紧,甚至会把你抓伤;“每三天就去跑步一次”就相当于把猫一步步引下楼去。结婚的时候男生总是要对女生说:我会爱你一辈子。女生可能会感动一阵子,但是这个目标太大,无法衡量,不知道怎么操作。如果改成“我以后每年都带你出国旅游一次”就比较具体,大家都会当真,事后女生也可以追述了。
第二,犯错可补救。我们不光要确定怎么改掉习惯,还要确定万一没有遵守的补救方案。很多人在养成习惯的时候,都是绷紧了一根弦。一旦犯错,想到自己已经无法达成了,干脆自暴自弃,结果辛辛苦苦那么久,一朝回到解放前。有些减肥者决定不吃夜宵来减肥,到了半夜实在撑不住了,翻箱倒柜找不到吃的,就点了大量的烧烤等外卖来当夜宵,一吃就停不下来。合理的方法是:提前告诉自己,节食需要慢慢来,如果晚上实在太饿,可以允许自己吃定量提前准备的蔬菜沙拉等营养食品。而不是饿的撑不下去的时候,找些垃圾食品来吃,让自己前功尽弃。这样做还是可以,训练自己在坏习惯面前把握度的能力。毕竟不是所有的坏习惯都像毒品一样是不能沾的。像好吃、睡懒觉、打游戏这些习惯偶尔玩玩,只要能把握好度,反而可以怡情。如果告诉一个人为了减肥要永远与美食绝缘,很可能没有几个人可以做到。
第三,守约有奖励。奖励可以作为自己习惯养成的外在动力,与内在动机互为补充,一味靠毅力或者内驱力来养成习惯会比较枯燥,难以坚持。哪些奖励不太科学呢?一、道德感。(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道理大家都懂,就是做不到嘛。大道理很可能无法产生吸引力,甚至可能引起反感。)二、画大饼。(奖励不要定的太大,要是自己可以负担的。如果给得太大导致最后兑现不了,就会损害积极性。)好的奖励是什么?可以就是这个坏习惯,比如成功节食一周,可以周末奖励吃一顿好,比如坚持早起一周,周末可以奖励自己睡个懒觉。因为,你越是不让他干,他越想干,这样子把偶尔能控制度的坏习惯作为奖励,反而会增加积极性。
这三条原则不光可以用来劝别人改掉坏习惯,也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比如,我给自己定下日更的目标,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会感觉比较痛苦,本来快乐的事情会变成痛苦的事情,上周有一次没有完成,这周就有点破罐子破摔,已经有两天没有完成了。
我现在用这三个原则来调整我的习惯养成计划。第一,承诺要具体,要能落到实处。我把日更改为了每周完成5~7篇文章,让它更具灵活性,更容易实现。第二,犯错可补救。我告诉自己如果这周没有完成5~7篇,下周就不能看电影或者电视剧,把时间都拿来写文章。第三,守约有奖励。如果我完成了本周的写作任务,下周就有权利少写一篇,或者多给自己两小时的电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