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之前关注了摄影师细草老师的公众号“我看见”,起初对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无感,即使关注了也没有认真看。这段时间终于闲下来想好好系统性地学摄影,每次公众号一更新我都会认真看。系草老师的文笔非常流畅,没有华丽辞藻矫揉造作,平实的语言中能体会到很多生活带给摄影的灵感,看他的文章如沐春风。
摄影之于生活,其实是一样的。
我从大二开始慢慢关注拍照,起初只是用手机随便拍拍,身边很多朋友觉得我构图很好,很多角度他们都想不到,这些方面我没有刻意去注意它,渐渐发现原来我在构图方面也是有天赋的。喜欢上了拍照,就会想存钱到处去旅行,目的很简单,就为了能拍到世间我从没见过的景色,然后用心去思考,用眼睛找准主题,用手按下快门。当时不敢说自己喜欢摄影,在我看来,摄影这两个字不能随便说,没有对构图的理解、对照片色调的把控、对想要表达的主题的确定、对后期效果的创造,都不能称之为摄影,这是一项非常美的艺术,值得被尊重,当时只能说自己喜欢拍照。后来有了自己的一台单反,却忙着毕业、实习、工作,无暇走走看看,只能趁着假期抽个几天时间旅行,匆匆忙忙拍一些不算特别好的照片。摄影这项活动,需要用体力,需要用心。
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我们年轻人往往都太迷茫太急躁。身边的亲朋好友、社会给了我们太多的压力,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耳边天天充斥着各种鸡汤、成功学、传记,定力不够的话,不小心就会深陷其中。一开始看了以后感想颇多振奋人心,自己也要干一番大事业,仿佛按照他们说的,成功指日可待了,今天投入行动,明天不成功,后天不成功,大后天怎么着都能有点好结果吧?鸡汤、成功学、传记等只是挑了主角成功以后的经历简要说了说,万一他没有成功,这些经历都一文不值。最重要的是成功路上的种种或积极或消极的想法以及他的各种尝试,然后总结出一套逻辑用在我们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一片独一无二的叶子,上面的纹理只能用自己的经历教训去刻画。每刻画一笔,伤痕累累,但是千万急不得,用时间去慢慢加深这些印记。积累到了,才能抵挡风沙。
刚买单反的时候很多人说摄影穷三代,用手机拍拍就好了嘛现在手机像素这么高。的确是这样的,手机自带的相机像素都快赶上相机了,简单方便,我自己平时不出远门也会用手机随意拍拍记录生活点滴。但是想要真正掌握好光圈、快门、感光度等几种重要因素的综合运用,还应该靠专业的相机,虽然每次调参数会多花一些时间,但是经验就在尝试中得出,细节的美也在尝试中发现,况且后面熟悉了调参数也会越来越快。生活催我们越快前进,我们越不能乱了步伐。
以下几张是生活中手机拍摄的照片,往往是找好角度后,点一下对角,摁下快门,很方便,却少了对光线的更多琢磨。
摄影这个烧钱的艺术,随着技术的提高,需要更换镜头等设备,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是无论如何,买这些东西也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再思考的事。对于初学者,我们更应该关注技能的提高,把基础打好,安心摄影,不要过分关注器材,每一步走稳了,自然能发现自己真正的需求,才能准确选择,到那时候再投入,就是经过慎重思考以后的了。在任何一个领域,如果深入钻研,都需要金钱和精力的投入。运动爱好者随着训练的深入,还需要购买更加专业的运动装备;玩音乐的人,当走上发烧之路,在乐器等设备上花的钱也是非常惊人的;爱好旅行的人,每一次走南闯北,少则几千上万。当然我们要求可以没这么高,生活中随意拍些美景美人也不需要太多专业的器材,不需要花钱上摄影培训班,不需要花时间投入到摄影的学习中。不付出,或者少付出,相应的回报也不会很多,专业水准是更不可能的了。
细草老师在文章里以景德镇的瓷器为比喻,瓷器从在瓷土状态,开始被磨碎,一遍遍磨成均匀的碎末,然后在工匠手里慢慢打磨,最后做成很漂亮的坯胎时,还需要经历最后一次浴火,才能重生。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的瓷器一直是汉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之前每次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总会问我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是总结来说就是年轻的我们以三到五年为一个节点,之前学习与积累,之后付出与奉献。人生有好多阶段,年轻时多学多看多积累,中年时多付出多感悟多沉淀,年老时多想多品多回味,每个阶段都有需要做的事都有相应的主题。急不得,赶不得,阅历有了,积累到了,步伐才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