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一词,很时髦,所以很多管理者都爱用这个词。从回顾、评估、分析、总结,他们也都能讲出一大串的说辞。但是员工也不是傻子,因为无论怎么复盘,一定会有一个环节,就是要和员工一起去回顾发生的事实。面对失败的经历,哪个员工又能够用主动、热情的态度来承认呢?
所以,你极可能亲身经历或者听说过这样类似的场景:
老大:“你们那份报告怎么还没有提交?都逾期3天了....“
A:”我最近手上的活太多,没顾得上来。“
B:”我刚出差回来,又碰到家里有事,这不是请假了几天吗?“
C:”我电脑坏了,行政部刚给我修好。“
齐声:“放心老大,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我们现在就赶报告去。“
老大没接啥话,还颇有些洋洋得意,这场复盘也算是”顺风顺水“地结束了。看是一团和气之下,真的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吗?
很多人会很执拗于复盘的流程,但是往往忽悠了流程前的一个重要基础——
对方承认事实
。它需要让下属坦然面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摆好态度,至少不排斥接下来的交流,但是很多人处理不当,好好的复盘会整成了”批斗会“。流于形式,会失去了复盘意义所在。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一种”面对同一个真相,需要共同解决当前问题“的沟通基础?其实,这个方法简单得不要不要的:
“一个好的方法是:在你阐述事实之后,询问对方是否同意,以得到肯定的回答:这样对事实的描述准确吗?你要确保大家都在同一条船上面对同一现实,你只要求回答“是”或“不是”。奇怪的是,人们往往不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这些一般疑问句,而总想给予解释。他们的解释往往是关于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而不是承认事实是怎样的。此时,你探索的语调和意图很重要,因为你不想看到法庭上那样双方互相质问的情景。”
基于事实现状达成一致的看法,往往容易瓦解对方的自卫心理。所以我们在和对方讨论复盘时,开头几个问题,一定要选择封闭式的问题,聚焦于探讨已经发生的事情,让对方尽可能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因为每一个”是“,意义都相当重大,它在改变对方的态度和思考方式。如果话题一开始就转移到原因和结果的层面时,那么接下来要么就是歌功颂德,要么就是浮夸辩解,都无法从案例中反思问题,将组织经验转为能力。
如果有一天,你的下属逾期未提交报告,你采用这种方法来提问,又会变成怎样?可能是
——“那份报告是不是还没有交?”.....
这个开场是不是很霸气?
但是遗憾的是,这会让你的下属很不爽,因为这跟审犯人没啥区别~!接下里的交谈,恐怕也多半都是老大在耍大刀了吧~!
但是如果我们稍微调调语句呢?
”我想和大家确认一件事情—那份报告之前要求的是周二提交,今天是周五,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没有提交,是吧?“
这次是不是听的更顺耳了一些?
所以,一定别忘记我们片段里的另一句,语调和意图同样重要哦~!
——涂大侠快说——
上下级的沟通复盘,本意是让彼此工作更加高效、职位不过是让彼此承担的责任范围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在做复盘前奏时,别来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架势。学会要像洋葱一样,一层层去剥,不能一开始就让下属呛地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