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参加了家长受益匪浅,许多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个性好,老是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较自己孩子的缺点。这些父母总会逼孩子“东施效颦”甚至“削足适履”,这种强行“修剪和嫁接”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备受煎熬。专家指出,父母教育孩子时,应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材”,才能各得其所。
无论孩子内向还是外向,对孩子来说并无好坏。在社会人群中,需要不同个性的人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但我们的社会有时却只认同某些性格特征,相对排斥另一些性格特征。当一个社会不能理性对待不同个性时,父母便会为孩子的某一性格特征担心。
一个人的心理、性格是否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己个性的接纳程度,接纳程度的高低决定了对自己的满意程度,而满意的起源在于身边最亲近的人是否对他满意。如果父母老觉得孩子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不好,对自己不接纳、不喜欢,由此产生的自我冲突,会伴随着自我缺陷感余恨绵绵其一生。因此,让孩子快乐地“做”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专家指出,家长对孩子“因势利导”很重要。孔子就曾提出“因势利导”,今天已发展成一门有系统的学问。“因势利导”是父母顺着孩子的“趋势”,以更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逐渐发展出一种最能将其特点发展到极至的生活形式。要成为孩子的“引导者”,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欣赏者”。没有一副欣赏的眼镜和一颗伯乐之心,自然谈不到“因势利导”。
父母再能干也不是上帝,没办法预设孩子的人生发展轨道。接受孩子与别人间的差异,不要刻意把不同的孩子放在同一标准下比较。个性好比一片树叶,有朝阳的正面,也有背阴的反面,聪明与狡猾、顽固与坚韧本身就是同义词。听话的孩子从成人那儿受益多,整天跟你叫劲的孩子有主见,多愁善感的孩子有才情,整天争辩的孩子有口才。倔强是事业成功的性格要素,温和是美满生活的个性保障,绝对的缺点和绝对的优点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