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一个很自然的动作,你能想到什么?
每个人都有买书的经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买书经验。但能把买书经验这么系统的分享出来的,我以前是没听说过。昨天有幸听了六子老师21天阅读私房课的第三讲,让我对书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一、你真的喜欢书吗?
这个问题看似问的多余。别急,大家先来看看这几个问题:
1.你多久买一次书?
2.你每月在买书上花多少钱?
3.你买书花钱时会心疼吗?
4.你有哪些省钱买书的办法?
我原以为经过六子老师的熏陶,应该是喜欢书、喜欢阅读的人了。可是听完这一讲,我才发现自己对书远没有六子老师那么热爱。
二、全部中招
我的买书经历:(大家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
有人给我推荐好书了,或偶然看到好书了,才买回来几本,翻翻看看,没看完就束之高阁。有时有想买的书,还上网搜搜,有没有免费电子版的。虽然我买的不多,但身边的亲人都认为我在这方面开销太大,有时自己也觉得作为一个工薪族有点太奢侈。
我是招招必中,你呢?
三、追根溯源
其实,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不过,归根结底我认为还是心疼钱。为什么呢?真的是钱的问题吗?
我觉得有这几方面原因:
1.确实经济拮据,没多余的钱买书。
2.买回来看的少,久而久之就不买了。投资没收益,这是心疼钱花的不值。
3.有钱却不买书的,也是没有看到书的价值。心疼钱,就让钱到别处发挥价值了。
所以破解不买书的问题,关键也就在如何认识书的价值。可是,大家明明都知道书好,读书重要。可为什么还是在买书上狠不下心呢?这就要说到你对书的价值的认识层次。
1.无脑派
人云亦云,大家都说书好、重要,你也这么说。人家买什么,你也买什么。这种人跟风、冲动,所以容易放弃,不容易坚持。
2.思想派
似乎认识那么一些书的好处、价值,但仅止于认识。比如:书,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思想;可以让我们学会一项技能,让我们升职加薪;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有灵性有品位……
甚至你会说:书是最省钱的一种自我投资,看看动辄上千上万的培训,它总比报班听课便宜吧。能看到这一层,已经很不容易了。(为自己鼓鼓掌,嘻嘻)
3.行动派
我们身边还有一种人,他们亲身感受过书本给自己带来的改变,甚至通过读书还带来了金钱上的收获。这种人就能做到“疯狂”买书。
大家可以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像彭小六,关注他文章的人应该知道,彭小六现在买书也是毫不心软,每月投资买书的钱不是一个小数目。为什么他不心疼钱?不是他现在发达了、有钱了,而是他从书中获得的知识让他发展的更强大、更有能力、更能挣钱。
四、具体方法:
如何才能从思想派变成行动派呢?大家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1.学以致用
这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词,意思大家都理解,可是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如果你还不知道怎么“学以致用”,我建议你去了解赵周老师的“RIA便签读书法”。不过,我的总结是:第一步,养成反思的思维习惯;第二步,反复运用。
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没有反思就没有改变,不落实行动,反思也没有意义。我们不能只做思想上的巨人,却是行动上的矮子。
就像我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反思自己以前的阅读习惯,有意练习学到的几种阅读方法,我的阅读速度和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和改变。
2.努力变现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古人看来读书考取功名就能得到财富和美女。我们现在不也是通过上学读书去找工作,挣钱养家?只不过,大家在找到工作之后,可能就满足现状,不再让书发挥作用了。
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读书是提升我们能力的一个最经济、最便捷的途径。然后想方设法把这个能力和收入挂钩。
比如:我现在需要看提高教学能力方面的书,这和我的收入怎么挂上钩呢?有人可能会说:我干好干坏一个样,事业单位工资都是固定的。这也是我以前的想法。
当我意识到需要给自己动力的时候,我就这样想:保守的来看,我提高了工作能力,成为了某个方面专精的人之后,学校可能会更需要我。虽然工资没有立马涨高,但我有了资本。如果有机会,我可以跳槽,选择一个工资待遇更好的单位。
这需要机会,可能等待的时间会长一些。不过,你可以想一想,你教学方面学习的东西怎样可以让它价值化。比如,你研究作文,可以办个作文学习班;你写教学研究,投稿赚取稿费;你开语文学习微课,收取报名费……
这样,你就有需要去不断提高自己。如此一来,你必然需要多读书多学习。一旦读书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你还会心疼那几个买书钱吗?
综上所述,如果能学以致用,并能带来金钱上的收益,你就能热爱上读书,并不在乎买书所花的钱。
怎么样,只要你思想改变,买书,钱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