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结束的这个二月,大概是很多人多年以后都会经常提起的吧,因为它让我们体会了太多交织复杂的心情——恐惧、慌乱、焦虑、紧张、怀疑、愤怒、同情、感动......,当然,还有无力。
它让我们每个人发现自己的渺小,发现世事的无常,发现一切努力在极端情况下的无意义......
节后有一段时间我自己在家,我记得有一整天我似乎什么都没做。平时最喜欢的阅读和运动好像全部失去了吸引力,即便打开书,心思也不能集中。黄昏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在发烧,用手摸额头,怎么想都觉得比平时温度高,心脏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
我赶紧回忆体温表放在了哪里,因为我已记不起上次我和家人发烧是几年前的事了,也不记得搬家后把它随手放在了哪里,后来终于在书架上的一个眼镜盒里找到了。
体温表显示正常得不能再正常。可我竟然好像有点怀疑它的准确度,又反复量了几次才放下心来。
这个信号提醒我,不能再继续这样,必须要让自己动起来,让子忙起来,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否则,即便身体没出毛病,说不定心理也会出点毛病。
第二天清早一起床,我就穿上了适合锻炼的衣服。
衣服,是有着很强暗示作用的东西。有一位老师称其为触发开关。
睡衣舒服,但也让人懒散。你很难在穿着睡衣的时候时刻保持一个挺拔、端正的身姿。说不定在意识到之前,你早已在沙发上、床上歪了很久。而一身“运动内衣+速干T恤+五分紧身裤”,则会让你打开已经卷起好久瑜伽垫。
那天,我跟着keep做了两组跑步稳定性训练,两组跑步核心训练,两组4分钟热力tabata,一共花了五十多分钟。
其实,我很需要这些训练,既能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和腿部的力量,又能用比较高的效率达到减脂的目的。但是,因为我更喜欢在室外运动,已经好久没练了,有些动作感觉还是挺费劲的,比如,动态平板支撑、开合跳等等。结束时,汗流浃背,不比跑十公里处出汗少,还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脏砰砰地剧烈跳动。
我把运动的截图发到朋友圈,没想到在众多的点赞中,竟然有两位朋友都建议我在室内长跑。虽然有可能开玩笑的成分更大,但却提醒了我这不失为一个好想法。
我并不是没有室内跑过。这几年,冬天遇到空气质量不好的时候,我有时也会穿着袜子在家里的地板上跑。由于基本相当于赤足跑,所以你会不知不觉地调整落地姿势,会尽可能轻地落地,我感觉这是练习前脚掌着地的最好的方法。因为不穿鞋,而且跑得很轻,声音并不大,基本静音,不会影响到楼下的邻居。
那天晚上,我果然这样跑了十公里。
与在户外相比,室内跑无疑枯燥很多。我的解决方法是一边跑,一边听蒋勋的“细讲红楼”。我平时也很喜欢蒋勋教授,但是什么也不做,专门听他讲座的时候并不多。现在,同时做两件喜欢的事情,感觉一份时间变成了两份,特别值得。
从此,我就开始了室内跑的模式,而且基本是晨跑。
每天规律地在五点前醒来,跑上五十多分钟,洗澡,做简单的早餐,吃完饭,戴着口罩去上班。即便是休息日,我也不让自己睡懒觉,太晚起床。
人,需要保持一个比较正常的生活规律,需要保持一种有序感。这样的话,哪怕这段生活不太正常,你也能感到比较强的,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
很多人认为现在这个时候很难保持运动的习惯。
我最近听到最多的一个问句是“你现在还跑吗?不能跑了吧?”而我的回答当然总是让他们出乎意料,然后露出惊讶的表情。
二月份比平常月份要少一两天,但是,我本月却坚持跑步23天,最长连续跑步11天,月跑量236公里。这个成绩是月初时想象不到的。当然,跑步软件的室内模式并不准确,肯定赠送了我不少距离,不过不管怎样,两百公里总是有的。本月还有11天跟着keep作力量练习,每次50多分钟的样子,也是坚持得比较好的一个月。
回望过段日子,发现竟是难得的充实,那份无力感早就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