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学习几个常用的知识点,和思维方法,常学常新,要不然很容易就忘掉,日常很难运用。
一是可以快速洞察人性的马斯洛需求理论;七个层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仔细思考一下,当前主要处于什么阶段,身边那些人又处于那个阶段,与不同的阶段的人如何去相处与向他们学习,这些就是洞察能力。七个需求层级,生理、安全、社交、尊重都基本的需求,认知、审美、自我实现是需要在不断的学习成长中去获取。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生理与安全基本是得到了保障,社会是向外求的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意愿,一个人如果感到孤独,又渴望与他人交往,那么他(她)会大概率的走出去结识新的朋友,取得社交的主动权,反而是尊重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上下级的同事、父母与孩子这种强关系或是朋友之间想要得到相互尊重或一方去尊重另一方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做到,尊重的前提是相互之间有足够多的信赖、欣赏、认可。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极其想要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可与欣赏,也就是说尊重的需求是多数所追求的。你的认知、审美及自实现的需求那是一种精神上的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
二是工作以及生活经常要使用到的四象线法则;即重要双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事实证明大数多时间我们都花那些自己认为舒服的事上面,也就是多数都是在处理一些不太重要与不紧急的事,比如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和一些无用的社交、浪费太多的时间。我们应该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梳理出来,把更多的时间上面。这样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了。
三是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经典的案例:大前提:人皆会死,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必死。再举例:
“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比如水果可以吃;
小前提是所研究的特殊情况,比如桃子是水果;
结论是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比如桃子是可以吃的。
即:大前提——水果可以吃,小前提——桃子是水果,结论——桃子可以吃”。
用熟这些思维模式,以后遇到任何事都要有系统的去分析思考,其实可以解决生活中99%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