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怍:惭也,从心作省声,形声字,其原义就是惭愧,如《礼记·祭义》:“孝子临尸而不怍。”
又如《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公羊传·宣公六年》:“灵公心怍焉。”
怍也延伸到脸色改变的意思,如《管子·弟子职》:“颜色毋怍。”又如《礼记·曲礼》:“将即席,容毋怍。”
难:艰也,不易称也。如《书·臯陶谟》:“惟帝其难之。”
难的繁体字写做“難”,始见于西周晚期金文。形声字,从隹,堇声,形旁隹为禽鸟之象,表示难的本义与鸟有关。
難字结构在战国时出现不少,但后代没有得到传承。后又发展成了几种异体,但多数字最后到楷书作难,成为正体。
简化字“难”始见于《薛仁贵跨海东征白袍记》及《兵科抄书》,本义是鸟,罕见用例。假借于不容易,困难。
读nàn时,本义指茂盛。如《朱熹集传》中说“难,盛貌。”又如《诗·小雅》:“其叶有难。”又如:“难然盛貌。”后延伸指事情复杂,阻碍多。
难也有责备的意思,如《孟子》:“於禽兽又何难焉。”又如:“责难”。
据说扁鹊(秦越人)写了一部医书叫《难经》,其中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难经》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难也是一种中华姓氏,读音作nìng,主要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吐难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一个人说话能无愧于心,是很难能可贵的”。
解读本文的重点是“怍”字,不是“言”字,人如果内有其实,那么,他说话就不会心虚,铿锵有力,这叫言之不惭,或者言之不怍。
对于感召力也一样,有实才实德的人,一定是自己做到了,再说出来,并要求别人做到,哪怕是淡淡说一句,也有很强的感召力。
比如,自己为官清廉,那么,他要求别人清廉就很容易,现在的社会,很多贪官一边是贪得无厌,一边在大谈为官应该要如何清廉,他的声音一定是虚的,颤抖的。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把本章的前半段浓缩成一个成语:大言不惭,他在他的《四书集注》中说:“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矣。欲践其言,岂不难哉?”
整章理解为:如果一个人说大话而不觉得惭愧,那么他要实现他的话是很难的。
朱熹的解读,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如果孔子只想表达“说大话很难践其言”,那么为何要用一个“怍”字呢?只需要说:“大言,则为之也难”就可以了。朱熹绕开“怍”字去解读本文,离题了!
当然,说大话也是不应该的,孔子曾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为:先做,话后面再说。
荀子在《大略篇》中将言行关系分为四类:“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环顾这个社会,有多少“口言善,身行恶”的国妖围绕着我们?
国妖郭开
历史上有一个人,他仅用一己之力,亲手把一个国家断送了,被称为史上最大的国妖,他叫郭开(今山西太原市人)。
郭开最初是太子边上的一个伴读,到后面登上了赵国相国之位,可以看出是一个小人物成功逆袭的经典历程。
郭开这个人胸无大志,也没多少才华,从小和悼襄王赵偃一起长大。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善于察言观色,在幼年时期,就和太子成了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本来赵国平原君有望继承王位,成为赵国国君,当时赵国进攻攻燕国,赵国为了避免自己被秦国夹攻,便和秦国议和,秦国当时要了春平君作为质子。
平原君在秦国当质子的第三年,赵孝成王崩殂,这个时期的郭开已经在赵国为官了,为了不让春平君回国继承王位。郭开在赵偃面前献计,说只要买通吕不韦,就能让赵偃继承王位,赵偃在这个时候便许了承诺,只要自己继承王位,那么相国之位就是郭开的。
赵偃同意了郭开的提议,正好吕不韦也怕春平君回赵国继位,给秦国树立一个强敌,这个时候郭开派人使了钱财买通了吕不韦,吕不韦随便找了个借口,平原君也就没有回赵国继位了。
童年赵悼襄王赵偃即位,郭开也就成了这个时期赵国的相国。
这时,秦国横扫之势已经形成,大有灭亡六国统一天下的趋势。这时候的六国,能与秦国的铁骑抗衡的只有赵国了。
赵国名将廉颇,善于守城,只有有廉颇守的城池,像铁桶一个,简直是无懈可击,这样的赵国抵挡住了很多次秦国的攻打。
同时还有另一个名将叫李牧,他向北方抗击匈奴,使赵国无后顾之忧,当李牧破了匈奴之后,又接替了廉颇来继续抵御秦国。
有着这两大顶梁柱,赵偃这个时期是无忧无虑,胡作非为,使得赵国是乌烟瘴气,朝中的大臣都心生怨言。
郭开是肆无忌惮的敛财,各种谗言,赵偃居然都信了,这使嫉恶如仇的廉颇看不下去了,在一次国宴上,廉颇借着酒劲就把郭开臭骂了一顿,要不是别的大臣拉着,廉颇要把郭开猛揍一顿,从这个时候,郭开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
宁肯得罪君子,不要得罪小人,后来郭开进谗言,说廉颇这不是在骂自己,而是在骂国君啊, 赵悼襄王赵偃一听也是,就剥夺了廉颇的军职,派了心腹乐乘接替了廉颇。
乐乘是燕国降将,是乐毅侄子,他听了郭开的唆使,到处排挤廉颇,廉颇受不了这个乐乘,就攻打了乐乘,乐乘趁乱逃走,廉颇也知道自己做了不能挽回的错事,于是廉颇就离赵投奔了魏国大梁,
后来赵国屡次被秦国围攻,赵国也想把廉颇拉拢回来,廉颇也想回到赵国,于是拍了使臣请廉颇回国,但是这个派去找廉颇的人是郭开的心腹,他回来后跟赵王说,廉颇老了,不能带兵出征了。
从此廉颇就一直没有回赵国,最后死在了楚国的寿春。
廉颇,乐乘逃亡之后,李牧成了赵国军事上最高的将领,这个时期的李牧北方打破几次燕军,南方有打退了韩国,魏国,而且几次击败了秦国的王翦,王翦非常惧怕李牧。
这个时期秦国的相国李斯知道李牧不是那么容易打败的,于是派人秘密潜入赵国,利用大量的金钱买通了相国郭开。
同时李斯也派人在赵国散布谣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有谋反之心,这个时候郭开也在赵王面前尽显谗言说李牧拥兵自立,赵王听到民间说李牧要谋反,郭开也这样说,于是就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就把李牧处死了。
城外的王翦听闻李牧已死,便命令大军猛烈的攻打赵军,王翦带领秦军一路势如破竹,赵军全面溃败,很快秦军已经攻打到邯郸城,真正的兵临城下了。
但是邯郸城城墙高大,也不是那么好破的,于是又派人进入邯郸城,重金贿赂了郭开,让郭开开城放秦军进城,并许诺高官,
郭开看到赵王要死守邯郸城的样子,于是就进谗言和赵王说投降的种种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赵氏血脉不会灭亡,城外的王翦是迟早都会攻进邯郸城的,只要赵王带着赵国地图,还有和氏璧投降,保证赵王封侯。
赵王又听信了郭开的谗言,于是就私下开城投降,令赵王想不到的是,王翦率领秦军进入邯郸城,并没有放过赵王的宗室,而是全部囚禁起来,压回了咸阳。就这样赵国被秦国所灭。
对于秦国来说,郭开的功劳太大了,在秦国封了上卿,相当于丞相的位置,算是高官厚禄了。
郭开因为在赵国的时候贪了很多钱财,于是就请假回邯郸去取钱财,到了邯郸把万贯家财,都拉到了车上,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回咸阳。
令郭开没有想到的是,一伙强盗出来,把这个秦国的上卿杀害在途中。
虽然赵国灭亡的根源是赵王的昏庸无道,才使得郭开如鱼得水,加速了赵国的灭亡,但,郭开被称为“国妖”却是名副其实,有人还戏称郭开才是战国第一“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