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慎终追远的节日。发2019年作的一首长诗(并序)以飨读者。敬请关注和欣赏。谢谢
感怀清明之杏花村游记(并序)
翟军
序:唐大诗人杜牧退休后,枯坐家中,也不写诗,更不读书,整日无所事事。老夫人也先他去了天国,几个子女全都移民蛮夷,平日联系无多,只在节假日来个慰问电,钱给的虽然有点多,但对于有着不菲退休金的杜大诗人来讲,再多的钱也没任何意义。一日,倍感孤独的杜大诗人,突然想起了别离上千年的杏花村,激动不已,老泪纵横。心情平复下来后,杜大诗人决定趁着身体还能走动来个故地重游,去看看杏花村,去喝一口杏花村酒,问候一声当年清明祭奠时哭得死去活来的人们,希望能再次遇见那个牧童,说不定此行还能激发出沉寂千年的灵感来,写出比肩《清明》的名篇。于是,在9102年的清明节,杜大诗人穿越千年,不辞万里,不畏艰辛,独自一人来到了久违的杏花村,开启了梦幻般的一日游。一路所闻所见,让杜大诗人感慨万千,虽激发出灵感,但毕竟年迈气衰,文思不再泉涌了,好久没写诗让笔头也秃了许多,最终名篇没写成,感而慨之,只好做叙事诗一首,以感铭文,权作游记!
今年的清明
雨水没了纯净也不再无味
而是有了酸味
甚至有了些许的刺鼻
风刮得有点大
把雨水绞得乱飞
路上去祭拜的行人
步伐不再匆匆
脸色也没了凝重
低头盯着手机神情专注
有说有笑
似乎是去游乐场
断魂的事儿绝对不会发生
逝去亲人那曾经的音容笑貌
早已消解得没了模样
纸钱仍在坟前烧
但多了纸糊的美女、手机、名车和豪房
跪拜时的神情不再专注
祭奠的仪式也不再肃穆
炮竹声依就会炸响
催急了归去的步履变匆匆
“逛街、三缺一、聚会赶场”
……
齐声在微信中狂响
田野上的水牛不见踪影
犁地的是冒着黑烟发出轰鸣的铁家伙
农人不再穿着蓑衣戴着斗蓬
没有穿着短裤衩赤着脚
也没甩着鞭儿喝叱着耕牛
而是一身干净地坐在铁家伙里面偷笑
放牛娃失踪了
背着大书包的学童
迈着吃力的小步在身旁走过
问起学童杏花村怎么走
稚嫩的眼瞳里发出警惕的光芒
再问便是面无表情地摇着头
费了周折来到了杏花村
村口位置悬挂着的三角酒旗
换成了LED广告
霓虹灯闪着眼睛变幻无常
哦,酒家还在
却变了模样
不再是个简陋的草堂
而是装修豪华的高楼
楼前停满了小汽车
没有人爬到车顶上喊叫
更没见女人坐在引擎盖上哭嚎
店小二的身上没了古装
全身上下都很潮
肩上也没搭个长布条
言语不再唯唯喏喏
行为更不是点头哈腰
女服务员不穿汉服
而是着装清凉
还把一头秀发染得金黄
言行举止没了矜持
而是不让须眉地豪放
说笑没了规规矩矩
而是露出了槽牙爽朗大笑
掌柜的不再陪着笑脸
身上穿金戴银散发着珠光宝气
吆喝声冲出酒楼让财气侧漏
杏花酒还有人在喝
虽然有了酱香的味道
但喝不出当年的醇厚
酒杯不是当年的大石碗
而是小玻璃杯泛着透亮
小口小口的抿着酒水
感觉是在喝砒霜
不见了当年壮士的豪爽
推杯换盏,你来我往
觥筹交错,我干你喝
面红耳赤,豪言壮语
称兄道弟,侠胆义肠
信誓旦旦,豪情万丈
胸脯拍着震天响
舍我其谁尽豪放
唾沫与快语齐飞
酒气共胆色一堂
话匣子打开的比下肚的酒菜还要多
天南海北,轶事秘闻
八卦野史,陈年旧账
侃起来就没完没了
……
此情此景
让一千多岁的杜大诗人感慨颇多
浑浊的老眼泪水婆娑
积蓄了上千年的灵感
再也写不出那首传诵千古的名篇诗歌
抒写时代的赞歌还是悲歌
心中一时难以定夺
细雨应变成蚕丝
飘落地面应无声无息
和风应轻抚着肌肤
祭奠时的神情应专注
脸色应凝重
仪式应有着肃穆
炮竹声响过后
步履不再匆匆
……
这应是清明的气质
这也是清明的模样
2019年4月5日(清明)初稿
2019年4月23日推倒重写
2019年4月25-26日二稿
于广州